在反服貿占領立院的運動開始之後,或許是基於尋求外部啟發的需要,我買了東尼賈德的《厄運之地─給崩世代的建言》和赫緒曼的《反動的修辭》。
目前分類:看書 (265)
- Mar 29 Sat 2014 01:47
厄運之地
- Mar 17 Mon 2014 23:17
Der Sommer des Jahrhunderts
1913年的歐洲是什麼模樣?為什麼一位媒體人與暢銷作家會在一百年後為這一年特地寫一本書?
- Mar 06 Thu 2014 22:47
想要買馬車
- Feb 11 Tue 2014 22:35
彰化一九○六
因為之前看到「看看日本人與支那人對待台灣古蹟的方式」一文胡言亂語,讓我想起前不久出版的《彰化一九○六》。這本書所寫的內容,是在談論彰化城被日本人以「市區改正」的方式切割原來的地景,而後又在漫長的歲月慢慢「癒合」的書。不過此書討論「市區改正」的內容,遠較之後彰化如何癒合的內容要來得多很多,其中也包括了日本人如何處理當時所遺留下來的清代建築。
- Jan 12 Sun 2014 11:59
緬甸
最近因工作之故,試圖找一些緬甸佛教的資料。台灣人對緬甸一般非常陌生,除了翁山蘇姬,最有印象的,可能就是長得跟中華民國國旗很像的前緬甸國旗,還有從緬甸撤退來台的國民黨軍隊。除此之外,在台灣,除卻網路資料,很難找到關於緬甸的歷史、文化、種族的資料,更不要說對緬甸人而言至為重要的佛教。
- Dec 25 Wed 2013 21:43
百年追求
《百年追求》三本書用平易的文筆,交代台灣自日本統治以來對民主自由的追求。三本書分別代表台灣三次的民主運動,分別是議會請願運動、「自由中國」,以及自七零年代末的黨外運動。這套書的時間點止於民進黨成立,但台灣政治開放的進程沒有停止,從學運、民代改選、直轄縣市直選、省長直選、總統直選、政黨輪替, 迄今未歇。
- Oct 26 Sat 2013 23:22
香港遺民論
看過《香港城邦論》後,自不免要看《香港遺民論》。《香港遺民論》不再是天窗出版社出版,而是次文化堂。箇中原因我不清楚,不過次文化堂的書籍排版明顯遜了一截。陳雲講究遣詞用字,但顯然書籍美感不太在意,內文居然用上粗明體,看得很不舒服。
- Oct 21 Mon 2013 22:12
香港城邦論
我想看《香港城邦論》很久,但之前在台灣,購買不便。好容易到了香港,我在銅鑼灣三間大書店裡找,只有誠品有賣。但我也沒見到《香港遺民論》,或許下次去港,應該要好好找一下。
- Oct 05 Sat 2013 14:21
黑心食品的歷史
最近幾年,兩岸都因為爆發嚴重的食品造假案而惡名昭彰。中國不用說,三聚氰胺奶粉給中國人帶來的恐懼迄今未消,夾帶進口奶粉販賣成為獲利豐厚的生意,影響所及,香港、歐洲、紐澳都因此祭出「限奶令」阻絕到處掃貨的中國人。台灣也因為塑化劑與毒澱粉事件,商家信譽受到嚴重衝擊,食物檢驗一時炙手可熱,許多店家牆壁貼的不是名人合照、廚師證照,而是一張張食物檢驗報告。
- Sep 13 Fri 2013 00:02
燃後中國
我幾乎可以說是很草率地看完李照興的《燃後中國》,而且我很坦誠說,我對此書有點失望,大概是期待過高 (或是懷抱不合理的期待) 之故。
- Sep 08 Sun 2013 19:02
驚艷台灣
我一直認為,中國人寫台灣遊記是種有意識的統戰策略,尤其是兩岸三通之後,遊記的數量暴增,而且愈發千篇一律,所有人講台灣,都不外乎幾種:乾淨整潔、有禮貌、人情濃厚,諸如此類。雖說這似乎讓台灣的形象變得很好,但仔細看內容,總會夾帶幾個統一的意識形態在其中。當然,要在中國的網路環境發表,這種情形似是無可避免,單純說台灣好,好像在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所以必得補一個「統一是兩岸中國人的願望」云云,是不是真的這麼想是一回事,至少表面上的意識形態要顧及。
- Sep 02 Mon 2013 22:51
法治是什麼?
看中國人講「法治」,還印成書,還在上海書展首賣,請作者和知名的法學教授賀衛方來辦簽書會,我實在太好奇此書到底是在寫些什麼。
- Aug 16 Fri 2013 23:30
中韓文化談
此書作者是位韓國詩人,十幾年前到香港教韓文,這本書是他在文學雜誌連載的專欄文章集結而成,當中不免有些重複的內容。但從韓國人的眼光看中韓文化的比較,少有人做,此書當可看成是某種嘗試。
- Aug 13 Tue 2013 00:17
中國化する日本
這本書我去年就買了日文原版,但囿於程度,沒有辦法看完,不過這麼有趣的書名,我就在猜或許會有人翻譯成中文。果然廣西師大就出了中譯版本,封面還跟原文版一模一樣。
- Jun 26 Wed 2013 16:36
字型之不思議
我會重視字型,是進大學以後才開始的。大學的指導教授對我們學生的報告格式要求嚴格,所有註解、參考書目都要按照芝加哥格式,要我們「連空格的半型全型都不能錯」,而且極為在意行距與紙張留白,四周的空白都有特定的距離,字型運用、引文縮排都要一絲不苟,務使我們交出去的報告就像第一流學術期刊的抽印本那樣。
- Jun 13 Thu 2013 23:57
拆那北京
我終於看完梅英東(Micheal Meyer)所寫的《消失的老北京》,這是一本內容極豐富的書,致使這本書縱然頗貴(近五百元),但非常值得。
- May 26 Sun 2013 12:23
誰說經濟一定要成長?
日前在書介上看到此書,非常開心。我心中孜孜念念的事情,終於有學者寫了出來,雖說此書的出版時間是2011年,英文原版甚至是2009年的五年前,已經有點時間了,但我心中還是充滿期待。
- May 15 Wed 2013 17:04
十四號勞改營
我真的對北韓莫名在意,前兩天在書店看到《逃出十四號勞改營》,我毫不考慮就買了一本。而且此書二月出版,我買的時候已經三刷,顯然非常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