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香港城邦論》後,自不免要看《香港遺民論》。《香港遺民論》不再是天窗出版社出版,而是次文化堂。箇中原因我不清楚,不過次文化堂的書籍排版明顯遜了一截。陳雲講究遣詞用字,但顯然書籍美感不太在意,內文居然用上粗明體,看得很不舒服。
我尚未看完,但有些泛泛的心得。陳雲的立場,香港人也許看不真確,但在台灣的角度,其實很明顯,他就是一個不喜歡共產黨的大中國主義者。這種人台灣也有,只是在現在「中國=中共」的狀態底下,這些人的聲音幾乎消失。陳雲的思想其實是古典的,他用孔子的概念來架構理論,認為中國不應該是中央集權的民族國家,而應該是封建式的天下,而封建的落實,要借用歐洲的城邦、國協或聯邦的政治模式,及西方的締約精神成立。這種說法並不新鮮,台灣也提過「一國兩府」或「中華聯邦」的說法,只是這種說法都被視為天方夜譚,不成氣候,而且這些說法,並沒有考慮到港澳。
這套說法固然嚴密,但誠如我討論《香港城邦論》時所言,我不認同陳雲對「華夏文明」的觀點。我並不認為中國已經失去什麼華夏文明,「華夏文明」太過飄渺,要說我有而你無,太無說服力。就道統論,元清兩朝雖是異族,但傳統史家還是列入道統當中,而新近的歷史研究,更是將遼夏也列入中華道統之中,時則以今日的中國版圖揆諸當時,宋遼金三朝,其實是一個漫長的大分裂時期。遼金雖然是異族,但他們版圖內統治的人民大多為漢人,契丹與女真在統治的過程中也漢化甚深,到了元代攻打金朝時,已經分不出女真和漢人的區別。由此可知,若真的有華夏文明,也是不停在變化的,並非固定不動。所以,不管中共到底如何破壞中國,住在這片土地的人代表這片土地的文明,這是無庸置疑的。以前我也覺得,台灣保存了中華文明的精華,而中國大陸喪失了,但我現在已經不會這麼認為,台灣也許保存了什麼,但那已經變成台灣的文化,源頭固然來自於中國,已與今日的中國無關。就好像今日中國人會說「台灣注音符號」,而不會說「今日在台灣使用的中國注音符號」,便是如此。
因此,文化垂範,不過是一廂情願。這幾年因為兩岸三通,多了很多中國人稱讚台灣的遊記,說台灣人情淳厚、禮貌周到云云,可是中國人有因此受到「教化」嗎?顯然沒有。他們在台灣「入鄉隨俗」,但回去就故態復萌。我並不是在批評他們,只是顯然台灣再好,也不足以改變他們。台灣都如此了,何況香港?香港有良風美俗,須盡力保持,但要反過來影響中國,實在大可不必。他們不用,也不可能去恢復什麼「華夏文明」,反而快點學好西方的文明教養才是正途。
至於中華邦聯一類,亦如前文所述,我想馬政府這麼幾年下來,民間大概已經有個明確的共識,就算是「維持現狀」,也要跟中國保持一個明顯的距離。對香港人而言,更是如此。台灣實際上的主權獨立,是香港可以維繫自治的保命符。中國統治香港之所以會採取「一國兩制」,就是故意做給台灣看。一旦沒有必要,,羅湖的界線便會立刻消失。為什麼中共這兩年來動作頻頻,一直想要「深港融合」?或許最直接的原因,正是因為兩岸的關係已經和緩到讓中共認為可以撤除香港的示範樣板。陳雲若無錯誤,香港的「一國兩制」其實是中共的燙手山芋,既然是燙手山芋,當然要愈早「處理」愈好,只是他們的處理方式,絕不是賦予香港城邦身分,而是盡早讓香港變成一個普通的中國城市,而如今香港的特殊功能 (資產轉移、洗錢、中資的掩護等),再由台灣代勞。所以香港人應該要比台灣人更恨馬英九,正是因為馬英九一面倒向中共的政策,使得香港可以憑恃的特殊地位岌岌可危。香港也許有不可替代的獨特性,但我想中共絕對不會在乎。
而且,陳雲談及台灣,太過強調政治上中華民國,這顯然是香港人看待台灣的侷限與罩門。香港人對台灣的理解,通常僅止於「中華民國」,當然,港台兩地有密切的往來始於戰後,而且是基於國民黨政府的往來,會有這樣的認識無可厚非。但這對台灣來說,就失於片面。台灣除了國民黨政府與隨著國府遷台的人,還有原來就住在台灣的漢人族群,以及更早就在台灣的原住民。說來詭異,就原居民論,台灣的客家族群本應與香港有更密切的文化連結,但這個連結在現在的討論當中完全不存在。當我們在談論香港時,香港的客家人也完全消失。這幾年由於香港人對台灣重新燃起熱情,連帶讓一些香港人認識了台灣的其他面向,尤其是所謂的「本省意識」與原住民文化。不過陳雲大概不在這個範圍當中。
陳雲面對中國,基本上是以「中國崩潰論」出發來理解中國。「中國模式」固然經不起推敲,但「中國崩潰」亦然,這基本上就是西方眼光的臆測,我認為並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我們固然可以預測中國的發展無以為繼,但即便如此,也不一定會影響到中國的政治狀態。我不得不說,中國在意識形態的控制上卓有成效,一則中共其實不若外界想像那麼箝制言論,他們可以容忍一般人對時政發出某種程度的不滿,在言論掌控上時鬆時緊,基本上是毛澤東「陽謀」的縮小版,偶爾讓一些異議發出,然後再一網打盡。另一方面,他們對異議者個別擊破,完全消失在公共視野當中,反正這世上事情那麼多,他們不怕沒有東西可以報。就如七八十年代的台灣,當媒體蓬勃卻沒有足夠的政治自由時,光怪陸離的社會新聞 (包括黑心食品) 就成為最好的替代品。一般人沉浸在這種新聞氛圍當中,大概就覺得自己已經接收了許多訊息,誰還會以為自己活在不自由的地方呢?因此,訴諸自由民主,對中國人毫無意義,一來他們已經覺得自己很自由 (至多用翻牆軟體,一樣可以上臉書看BBC,「使用者付費」在他們的心態也很合理),二則民主確實是需要耗費相當心力去關注的政治模式,人民與媒體要不斷強力的監督政府,中國人忙於生計,無暇旁顧,他們只消有個「偉大、光榮、正確」的政黨像個教官一樣不斷要他們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就行了。
所以,中國也許一直都會如此,不會有什麼進展。也許他們的成長率會從保八縮減到保七、保六,但中共也已經累積足夠的經驗編出一套又一套的說詞來哄騙人民,面對經濟失靈,他們可能就會想用更具體的事情來維繫他們統治的正當性,比如統一台灣。或可以說,若香港要考慮自己的未來,其實也得想到台灣的變數。香港與台灣,實是唇亡齒寒的依存關係。就這點論,不知怎麼,陳雲似乎沒有想得很多。
- Oct 26 Sat 2013 23:22
香港遺民論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