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一直吃吃吃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看到有人在臉書考證食物,非常感動。

台灣愛用食物推廣觀光,但這些食物的由來,往往是巨大的謎團。尤其是所謂的「傳統小吃」,滷肉飯、意麵、肉粽等物,看似尋常,但這些食物到底如何進入台灣人的餐桌,卻少有人探究。而多數講台灣食物的文章或書籍,多半是道聽塗說,前面人「聽說」,後面的作者也照著搬將過去,到底是對是錯,沒有任何嚴謹的徵考。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PTT上見到此文,甚覺有理,私自轉錄在此。傳統本省人家庭,確實很少外食,富貴人家的排場,往往是在家裡請客人吃飯。前陣子網路上有放《宮前町九十番地》關於林熊徵的文章,說林熊徵在死前一天,不過吃一碗切仔麵,以此說林家的節儉。但我想這不過是多數台灣人的慣性使然。其實看唐魯孫的食記,可以知道過去中國也是如此,真正精緻的美食往往在大戶人家的廚房,只是這傳統到了共產黨統治之後,大概就斷了。

原文連結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對大陸的競爭焦慮似乎日趨嚴重,甚至有文章擔心台灣的食物要如何和大陸的食物在口味地道上競爭,實在有點匪夷所思。食物地道與否,應該跟整體競爭力沒有什麼太直接的關連,看看美國跟英國就知道。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台北市敦化南路187巷75號(統領後面第二條巷子)
地址: 台北市敦化南路187巷75號(統領後面第二條巷子) 電話: 0930-396950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婦女節之行系列還沒結束!我在前文無意間一句「寧夏夜市」再度挑起莫名的食慾(但保安宮就乏人問津,因為不能吃)。愚人節前夜的「寧夏攤」在巴斯薇若魔女(以上筆劃順)的加持下,到了咸有口碑的阿興海產店。請自行找「龜山島阿興海產」之類的關鍵字,我想網路資料很多。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病入膏肓中。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舒國治在聯合文學寫了幾篇在台北吃食的文章,文章極好,但他所寫的內容…嗯…作為一個蟄居在台北的外地人,我實在感受不到他筆下台北食文化的魅力。我固然在心態上有著絕對的偏心,遠遠地瞧不起台北的食物,可是說真格的,我也鮮能在台北吃到真正讓我讚賞的庶民美味,大概還真要舒國治這種懂門道的人引領,才能一窺堂奧。

我也不是真正挑剔吃食的人,也所幸我不太挑剔,否則我這不吃水果的怪物大概就會餓死了。然而一旦有了比較,良窳立判,再怎麼不挑剔,總是吃得出來。我才深深體會到以前在台中吃的東西有多好吃,作為一個台中人,至少在食物方面,有多幸福。像我上次回去,特地跑去吃二市場的蘿蔔糕配豬血湯。白色的蘿蔔糕煎得略為帶黃而不焦,口感較黏,有些人喜歡煎得焦焦的,對這樣吃法可能不太適應。不過重點是那碗豬血湯,讓我非常驚豔。本來我看到湯有點失望,湯色清淡如水,只擱了豬血和韭菜,一喝下口才發現湯頭極為甘美濃郁,應該是老闆用煮貢丸的高湯熬製的,滿載豬肉久熬之後的鮮甜,香氣盤旋口中,久不能散;豬血充分吸收了湯頭的味道,綿密且彈牙,連韭菜我都覺得好好吃,彌足了蘿蔔糕的平淡。

這還算是普通,至少我們家並不常吃那一味。台中街閭美味,最得我家青睞的,可謂臭豆腐。我在台北只吃過深坑的臭豆腐,老豆腐用小鍋燉煮,吸收湯汁的味道,雖然美味,只是我不太能吃辣,只能偶爾嘗之。台中的臭豆腐多是油炸,最好是能炸出外酥內軟的口感,芳香四溢,淋上醬汁蒜泥,佐以泡菜或醃小黃瓜絲,真真極品也。我家愛吃的臭豆腐有兩處,一是中華路夜市的臭豆腐攤,香酥的外皮一經夾破,立刻流出滾燙的豆汁,與醬汁混在一起,幾不能自拔,若再配上一杯清涼的生啤酒,實在是夏日最為愜意的享受之一;另一個是會在向上市場一帶叫賣的臭豆腐,目前似乎已經有固定的擺攤場所了,因為總是外帶回家,外皮通常都已經悶得有點軟了,不過還是很好吃,泡菜比中華路的還要甜脆,時常是家中的消夜食點。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