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活躍在野地裡花草間的昆蟲和小生物,精巧可愛的形體及活潑生動的姿態,在在讓人著迷。古代畫家以牠們為主角,約在九百年前發展成「草蟲」這個專門的畫科。「草蟲捉迷藏」特展就是以歷代草蟲畫為主體,希望大家能找出畫家捕捉到的這些小小生物,認識牠們真實的身份,並瞭解與草蟲有關的故事與背後潛藏的意涵。同時展出的還有文學、藥學書上的昆蟲插圖、教學用的畫稿、昆蟲掛圖和標本等,希望能更清楚地對比出草蟲畫的特殊之處,以及突顯畫作想要傳達的意趣。
目前分類:看展 (63)
- Mar 18 Tue 2025 08:19
【展覽】國立故宮博物院:草蟲捉迷藏(2022)
- Mar 16 Sun 2025 09:00
【展覽】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台灣水彩畫的非具象派─蕭如松百年冥誕紀念巡迴展(2022)
法國哲學家巴斯卡爾在《思考》當中指出「人在大自然當中不過是一根最柔弱的蘆葦而已。人正是思考的蘆葦(un roseau pensant)。」相較於廣大無邊的宇宙,人類幾近於無,誠如一根蘆葦,既柔弱且悲慘。然而如同這根柔弱與渺小蘆葦般的人類,透過思考能夠將宇宙包含起來。對於蕭如松而言,他的藝術成就,在思考當中體現出偉大,在思考當中擁有整個宇宙。在台灣美術史上,蕭如松就是一根思考的蘆葦,他所建構出來的畫面充滿深度哲思的內涵。他把水彩提升到彷彿油畫那種厚度感,使得景深豐富,洋溢著穩定、深沉、靜謐的精神層次。他的作品,不論是人物、靜物或者風景畫,都展現出高度哲思,追尋對象色彩、造型、情緒、感受的高度統一效果。他經歷二次大戰以及戰後的荒涼,還包括自由禁錮的不安,於是將早期肅然的教育精神提升成潔淨特質,並將其對於人生以及藝術的追求熱忱提煉成色彩象徵和造型隱喻,最終演變成繁複時空辨證上的心靈觀照的作品。(文字來源)
- Mar 02 Sun 2025 08:00
【展覽】台南市美術館:南薰藝韻─陳澄波、郭柏川、許武勇、沈哲哉藝術家專室
- Feb 28 Fri 2025 09:00
【展覽】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
2025年適逢臺灣前輩畫家陳澄波先生誕辰130週年紀念,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將與國立臺灣博物館共同策展,從早期知識份子/藝術家的視野下與本館作為博物學關懷的對話下,呈現臺灣差異、多樣性的人文與自然發展,匯集而成今日島嶼之貌,而所擁有的幸福滋味。
- Feb 21 Fri 2025 08:00
【展覽】嘉義市立美術館:起始的地方─謝牧岐個展
畫家的創作起點從來不是孤立的,它需要與外在世界產生關聯,這種關聯可能來自一本書、一幅畫,或與某個人的交流。這樣的互動逐漸沉澱為畫家個人的生命經驗,成為創作中的基礎和脈絡。這種脈絡不僅是個人的生命故事,同時也能延伸,成為藝術史的一部分。
- Feb 16 Sun 2025 09:00
【展覽】中興大學藝術中心: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首部曲
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自109年11月9日至11月30日舉辦「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首部曲」,這是首度以古長安唐代壁畫為題來臺展出的文化藝術展覽,精選國寶級壁畫內容,並透過影片、模型、壁畫臨摹等豐富有趣的互動模式,為觀眾揭開大唐面紗,再現盛世風華。
- Feb 13 Thu 2025 09:00
【展覽】台北市立美術館─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
- Jan 25 Sat 2025 08:00
【展覽】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神獸現形─文物中的奇幻生物
傳統的藝術創作中,充滿了先人對自然的觀察與理解,透過想像,創造出許多型態各異,各具神奇能力的生物。在歷史流傳的過程中,又多了許多不同的象徵意義和轉化,進而成為信仰或故事的主角。展覽將以東亞文化圈為主,遠自上古先秦,近到廟宇及民俗創作,從青銅器到家中神桌的擺設,介紹這些充滿故事的神祇和動物,並追溯祂們的來源經典,了解出處和被賦予的祥瑞意義,希望觀眾在觀展時,除了無比的熟悉感和趣味性之外,更希望能獲得知識,拉近和古人的距離,理解歷代人們對於擁有美好生活的祝福與想望。
- Jan 17 Fri 2025 09:00
【展覽】嘉義市立美術館:拾景剪影─林玉山的寫生與旅行
- Jan 15 Wed 2025 08:30
【展覽】嘉義市立美術館:拂過栖息的陽光的風─蒲添生《運動系列》展
四季的光原本想找個地方棲息,《運動系列》卻好動地舞動起身體,挑起了風的流動。捲起了時間的微塵,慌張不知所措地隨著陽光飄動。時而身體化為天秤,屏息的掂著動與靜,遲來的羽毛隨意地緩緩坐落,傾斜的雕塑起身而舞,陽光只好起身攜著微塵流動在時間裡,尋找著另一個栖息之所。
- Jan 07 Tue 2025 08:00
【展覽】嘉義市立美術館:15年軌跡 #全球商店計畫 #回到嘉義─鈴木貴彥個展
鈴木貴彥的〈全球商店計畫〉始於2006至2007年嘉義鐵道藝術村駐村期間,意旨在以全球連鎖企業相同的概念,用自身方式將這些在地獨立商店推銷到世界各地。〈全球商店計畫〉透過再現每個在地獨立商店外觀的2.5D照片模型,並拍攝模型來製成藍天白雲廣告海報,後續再以廣告舉牌的表演與照片來推廣這些具備在地特色的獨立商店。
- Jan 06 Mon 2025 08:12
【展覽】世界宗教博物館:南傳佛教文化特展─深河遠流(2018)
佛教源於印度,如同恆河般滋潤了印度大地,也隨之東傳流向了中國的黃河長江,更綿延至湄公河、昭披耶河、伊洛瓦底江等東南亞流域。自西元前 3 世紀,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273-232 BC 在位)派遣僧眾至金地(緬甸、泰國一帶)傳揚佛教開始,東南亞地區即與佛教結下不解之緣。古代東南亞佛教,各部派交替興衰,另有婆羅門教、密宗與民間信仰等宗派流行,直到11世紀,斯里蘭卡上座部佛教系統,傳入緬甸、泰國、柬埔寨與寮國,形成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信仰圈,並逐漸與越南、馬來西亞、印尼等地區的宗教信仰有所區別。展覽即以此區域的南傳上座部佛教為核心,一探這歷經磨難、紛爭的土地上,仍如同大河一般傳衍生根的信仰文化,至今已融入常民生活,無處不在。
- Dec 31 Tue 2024 08:07
【展覽】國立歷史博物館:五月與東方─臺灣現代藝術運動的萌發
「五月」與「東方」是兩個成立於1950年代末期的畫會,在1957年5月和11月先後推出首展,帶動了臺灣藝壇整體創作風向的改變,成為戰後臺灣美術史重要指標,也是「現代繪畫運動」萌發的關鍵力量。
- Dec 25 Wed 2024 15:00
【展覽】國立故宮博物院:無聲詩─南宋的小品繪畫(2021)
文學與繪畫雖為不同藝術表現形式,南宋時期的扇面、冊頁等小幅作品,卻有為數不少蘊含「詩情畫意」。這些小尺寸的畫作描繪細緻,富含詩意,展覽以「小品繪畫」泛稱。詩畫創作源自北宋蘇軾(1037-1101)等人認為畫是「無聲詩」,詩是「無形畫」或是「有聲畫」帶動的藝術風潮,加上北宋末徽宗(1082-1135)積極倡導以詩題入畫,更引導宮廷畫家對於「詩畫合一」理想的實踐。
- Dec 23 Mon 2024 12:00
【展覽】嘉義市立博物館交趾陶區
- Dec 06 Fri 2024 08:00
【展覽】國父紀念館:雲水逸情─林進忠書畫展
由文化部所屬國立國父紀念館主辦的「雲水逸情-林進忠書畫展」自109年12月19至110年1月26日在該館中山國家畫廊盛大展出,12月19日下午2時30分舉行開幕式,參加貴賓包括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陳志誠校長、前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王銘顯校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系蘇峰男教授、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系李宗仁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廖修平講座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江明賢名譽教授、知名水墨藝術家歐豪年教授、臺灣中部美術學會榮譽理事長倪朝龍教授及國父紀念館王蘭生館長。
- Oct 26 Sat 2024 09:00
【展覽】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奇絲美藝─奇美博物館世界樂器在北藝(2018)
為增進奇美博物館及北藝大的交流互動,讓社會大眾有更多機會接近奇美博物館所珍藏之世界樂器,北藝大傳統藝術研究中心之「未來.傳統實驗基地」特別籌劃《奇絲美藝:奇美博物館世界樂器在北藝特展》(Wonderful Strings and Beautiful Arts: A Special Exhibition of World Musical Instruments from Chimei Museum),並於3月20日舉辦開幕音樂會。
- Oct 14 Mon 2024 09:00
【展覽】伊日藝術台北空間:牡丹可以像個蕩婦─閑原個展(2017)
- Oct 13 Sun 2024 08:00
【展覽】台北科技大學:千年萬象─敦煌文化藝術展(2018)
- Oct 05 Sat 2024 08:00
【展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敦煌風華再現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