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murmuring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蘋果電腦要求未來產品要達到碳中和,上游供應商一片震動,特別是台積電為主的一堆在台企業,為了符合所謂客戶「碳中和」的目標,不得不硬著頭皮花大錢去做評估跟調整,花不了錢的,有些乾脆關門大吉。但,這個「碳中和」的理想真的會達到嗎?我其實非常懷疑。

這讓我想到之前北美館在台北雙年展期間爆發的爭議,藝術家計算雙年展期間排放的碳,希望可以用一些方式達到「碳中和」,美術館擘劃著玫瑰色般的理想,跟北市府大地處規劃一處種樹減碳。問題是,大地處什麼不好找,居然找一片已經長了數十年的次生林,然後引起一陣風波。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人討論少子化,一直只在現象上打轉,所謂的「改善」,也不過就是把現有覺得不好的地方,用政府的力量硬性補貼,比如打房、育兒津貼、托育政策之類,基本上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概念。但這種治標的方式,終究難以觸碰到少子化的問題核心。諸多經濟狀況或社會發展不如台灣的地方,卻有著比較高的生育率,難道是因為他們的環境比較適合生育嗎?無論是政府政策或是一般人的想法,我認為都無法真正碰觸到少子化的關鍵。

以亞洲來看,從戰後的日本開始,到四小龍的新加坡、香港、韓國、台灣,如今幾乎面臨程度不等的少子化危機,甚至這兩年中國都不得不面對少子化問題。新加坡跟香港面對少子化,採用的方式是積極引進移民,這雖然緩解本地人口少子化的危機,卻也有過去的社會秩序遭到大量新移民(主要是中國移民)稀釋乃至於出現質變的問題。至於其他國家,在無法吸納大量移民的前提下,本地生育率不斷下探,不管祭出什麼措施,成效都很有限。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24 Sun 2020 21:02
  • Medium

無緣無故的回顧,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從2004年(?)開始在網路上寫東西取代日記,轉瞬間都已經十幾年,當年出生的小孩,如今都上高中了,但我還是庸庸碌碌。只有網路上輾轉搬遷的文章,某種程度記錄著我的人生切片。

不想長篇大論,因為網路世代本來就不喜看文字。但因應環境的變化,我也不得不向外尋找其他的可能。所以在Medium登記了一個帳號,有點像是重啟爐灶,說穿了是希望爬格子可以換成錢。也因為如此,我在Medium的內容跟這裡不會重複,只是我可能會盡量又寫長一點。這裡就短一點,多些轉貼,分工大概如此。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