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台灣美術史 (12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四)新文人畫、禪畫

八〇年代中,台灣在「經濟奇蹟」的導引下,走上了「經濟人」和「商品邏輯」的急遽發展。在消費文化社會裡,藝術品味不可避免地要迎合新興中產階級的品味,能滿足大眾需求的消費性文化商品便成為市場價值的標準,這種品味是把「美感」與「快感」等同起來。

文章標籤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混沌與再生

八〇年代中期開始,台灣社會的轉變速度加快,台灣的後現代、後工業時代已然來臨,一個資訊龐雜、含混多元的時代來臨了。今天的台灣社會,彷彿因經濟成長的奇蹟而顯得自信十足;其實,無形的殖民文化仍然難掩台灣在文化上的貧窮,也難以撫平台灣社會內在的不安。

文章標籤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回歸鄉土運動中的花瓶

五、六〇年代是台灣政治空氣冷嚴的時代,在「光復大陸」的口號下、在與中共對峙的局勢下,「自由中國」的旗幟高懸在台灣之上,「台灣」這個名詞並不具政治、社會、文化及思想的涵義,它只是個地理名詞。而任何涉及台灣社會或文化之認同問題,都被視為「地域主義」或「分裂主義」,在長期的政治社會化過程中,台灣只是在中國影子下一個模糊不清的形象。

文章標籤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荒蕪中的樂園

台灣光復之初,文化界會有一段百花齊放的景象,當時出刊的報紙雜誌之質量是前所未有的,而各種文藝活動也在這種空氣下較戰前更為活絡。其時亦有不少大陸文化界人士來台,劉海粟、馬思聰、田漢、歐陽予倩等中土藝壇人物均於此時先後來台,而大陸較著名的文藝作品也陸續被介紹到台灣來,尤以三〇年代左翼作品的輸入最為矚目,從中共的政論雜誌,到魯迅、巴金、茅盾的小說及魯迅所提倡的木刻版畫等,一應俱全。

文章標籤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倪再沁

藝術運動與社會思潮

文章標籤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台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1:日治時期美術團體(1895-1945)》,國立台灣美術館,2019。

【引用】日治時期における美術団体の形成と美術「近代化」の関係

文章標籤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台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1:日治時期美術團體(1895-1945)》,國立台灣美術館,2019。

【引用】日治時期美術團體之形成與美術「現代化」關係論析

文章標籤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引用】琳瑯山閣藝苑-7

1939年祝賀張李德和與女兒張麗子同獲府展入選。("歲月:嘉義寫真【第4輯】"。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系統。2006。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 https://tm.ncl.edu.tw/)

文章標籤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引用】琳瑯山閣藝苑-6

張李德和受邀至嘉義公會堂演講。("歲月:嘉義寫真【第4輯】"。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系統。2006。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 https://tm.ncl.edu.tw/)

文章標籤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引用】琳瑯山閣藝苑-5

琳瑯山閣吟草 卷二 基津李石鯨先生圈點附評

文章標籤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引用】琳瑯山閣藝苑-4

1944年嘉義警察署聯合保甲婦女團,前左四為張李德和。("歲月:嘉義寫真【第4輯】"。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系統。2006。<https://tm.ncl.edu.tw/article?u=022_005_00004401> 。

文章標籤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36_琳瑯山閣藝苑 (5).jpg

咏對鏡

文章標籤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36_琳瑯山閣藝苑 (4).jpg

第一卷

文章標籤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36_琳瑯山閣藝苑 (2).jpg

琳瑯山閣藝苑序 

文章標籤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三連獎基金會,異數VS.藝術:當代膠彩教父陳永森,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12。

【引用】「綠色裸婦」事件引發日本畫壇騷動(陳永森)

文章標籤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吳三連獎基金會,異數VS.藝術:當代膠彩教父陳永森,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12

【引用】天才洋溢的全能畫家 不識人情斷送藝術生路(陳永森)

文章標籤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吳三連獎基金會,異數VS.藝術:當代膠彩教父陳永森,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12。

不得最高獎 誓不回台

文章標籤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吳三連獎基金會,異數VS.藝術:當代膠彩教父陳永森,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12

雕刻家父親 醞釀藝術潛力

文章標籤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返回臺灣重展畫業1992-2022 

回臺契機

文章標籤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旅居日本沉潛自我1957-1992

旅居日本沉潛自我

文章標籤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