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五月」與「東方」是兩個成立於1950年代末期的畫會,在1957年5月和11月先後推出首展,帶動了臺灣藝壇整體創作風向的改變,成為戰後臺灣美術史重要指標,也是「現代繪畫運動」萌發的關鍵力量。
創立於1955年的國立歷史博物館,作為當時臺灣最重要的展覽機構及場所,透過「巴西聖保羅雙年展」的作品徵選,呼應國際「現代藝術」風潮,成為催生「五月」與「東方」的幕後推手。
時值2024年國立歷史博物館重新整建開館之際,在文化部支持指導下,以及諸多相關單位、館舍的配合、支援,推出本特展,既回溯也肯定這段影響深遠的歷史過程,並敬向當年指導、支持的「師輩畫家、藝評家」,以及所有參與、付出的藝術家,致上崇高的敬意。(文字來源)
馬浩,快樂的女孩,國立台灣美術館藏。
馬浩,頓悟,鶯歌陶瓷博物館藏。
上 李芳枝,龍鳳,台北市立美術館藏。
下 李芳枝,夢蝶,台北市立美術館藏。
李芳枝,奇蹟,長流美術館藏。
李芳枝,童子與花,私人藏。
楊英風,有鳳來儀,楊英風美術館藏。
馮鍾睿,繪畫1969-30,國立歷史博物館藏。
馮鍾睿,繪畫1972-68,國立歷史博物館藏。
楊英風,仿雲崗石窟大佛,楊英風美術館藏。
陳庭詩,作品00511,國立台灣美術館藏。
陳庭詩,約翰走路,國立台灣美術館藏。
陳庭詩,鳳凰,國立台灣美術館藏。
左 張隆延,楷書條幅,國立歷史博物館藏。
右 張隆延,行書條幅,國立歷史博物館藏。
張隆延,行書條幅,韓湘寧藏。
席德進,神像,國立台灣美術館藏。
席德進,雙鳥,國立台灣美術館藏。
郭東榮,向阿波羅11號挑戰,長流美術館藏。
我只拍幾張我較有興趣的,實際上作品很多。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