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所屬國立國父紀念館20日舉行「黑木國昭 甲子創作紀念 臺日國際藝術文化交流展」開幕儀式,於文華軒藝廊盛大展出93件代表作品。藝術家黑木國昭、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國立國父紀念館長王蘭生、公益財團法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新聞文化部部長村嶋郁代、安如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華山等共同出席。
目前分類:看展 (63)
- Jan 30 Mon 2023 15:45
【國父紀念館】黑木國昭 甲子創作紀念 臺日國際藝術文化交流展
- Jan 19 Thu 2023 17:32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百年前的登山打卡」線上展覽
攝影記錄了特定時空的樣貌,凝縮成一方記憶的影像。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的日治時期《臺灣寫真大觀:山岳編》寫真帖,共集結112幅早期臺灣山岳林野的歷史影像。彼時的山岳攝影以大型相機拍攝玻璃乾版底片為主,拍攝者須背負沉重的器材入山,因此攀登路徑多沿著相較成熟的路線進行山岳攝影活動。路徑決定了行走其上的人所看見的風景,今昔對照來看,書中取景地點多已成為今日登山友們不可遺漏的打卡標註點。
- Jan 06 Fri 2023 10:48
【國父紀念館】形符穿梭—世紀豐碑:2022郭清治雕塑特展
文化部所屬國立國父紀念館主辦「形符穿梭—世紀豐碑:2022郭清治雕塑特展」,12月30日於中山國家畫廊舉行開幕式,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國立國父紀念館長王蘭生、國立臺灣美術館長廖仁義、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長陳志誠、知名詩人席慕蓉教授、藝術家王秀杞教授等各界貴賓蒞臨參與。
- Dec 26 Mon 2022 11:52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聚現:111年全國美術展攝影類」開展
「聚現:111年全國美術展攝影類」展覽,是全國美術展自100年開辦以來,首次巡迴到國美館以外的機構展出,尤其攝影類得獎作品移展至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可望觸及更多愛好攝影藝術的觀眾。
- Dec 13 Tue 2022 10:17
【國父紀念館】在野.行者—廖武治美術展
文化部所屬國立國父紀念館舉辦的「在野.行者—廖武治美術展」,即日起至12月25日於逸仙藝廊展出。本次展出作品約70件,是藝術家廖武治在美術創作堅持一甲子時間所留下的豐美成績。行政院長蘇貞昌、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文化部長李永得、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廖仁義、國立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藝評人李欽賢、藝術家廖武治出席開幕。
- Nov 23 Wed 2022 10:00
【記事】香港海防博物館重開
位於筲箕灣東喜道175號的香港海防博物館,前身為鯉魚門炮台,是本地唯一以軍事為主題的博物館。博物館於2018年9月中因受超級颱風山竹破壞而即時關閉,以展開修繕及更新工程。工程現已完成,博物館於11月24日起重新開放予公眾免費入場參觀。更新後的博物館為常設展覽及史蹟徑注入了更多多媒體元素,以新穎的演繹手法和主題形式,訴說獨特的香港海防故事。
- Nov 22 Tue 2022 16:51
【國家文化攝影中心】「浸漬的踅音:葉清芳1980年代作品」線上展覽
1980年代的臺灣適逢解嚴前後,加上經濟起飛,社會瀰漫著一股變動的熱情與活力。在那段風起雲湧的日子裡,各種政治改革、社會運動等街頭抗議事件次第發生。攝影家葉清芳(1960-2005)因工作之故,當時拍攝了大量有關群眾運動的現場影像,以他的主觀視角、擇取景框和意識觀點,用鏡頭為解嚴前後的種種時代脈動作了另類記錄,也為新聞現場留下戲劇性的片刻。
- Nov 03 Thu 2022 14:06
【國美館】地球何許?國美館舉辦「劉國松的太空宇宙─多媒體互動展」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為多元推展典藏作品,歷年透過「科技藝術共生計畫」持續進行數位加值應用,即日起在國美館201展覽室推出「劉國松的太空宇宙-多媒體互動展」,此次展覽運用科技演算與3D創新技術重新演繹典藏劉國松之作品,並透過巨幅投影、多媒體動畫影像及互動感應等技術,帶領觀眾進入穹蒼,一窺宇宙之奧秘。
- Apr 06 Wed 2022 15:48
【北美館】「李義弘:回顧展」五十五年創作生涯集大成
水墨大展「李義弘:回顧展」自即日起,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正式開展。展覽精選水墨藝術家李義弘長達55年創作生涯的重要作品,包含1966年在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的畢業作,乃至2022年專為本次展覽所繪製的新作。由客座策展人王嘉驥策劃,本次回顧展以「造景」與「寫景」作為兩大策展脈絡,呈現藝術家創作的發展與轉變,見證他樹立「風景/山水」個人風格特色的歷程。
- Apr 06 Wed 2022 15:41
【國美館】國美館與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攜手合作推出李轂摩講座
國立臺灣美術館2日與亞洲大學共同合作,推出書畫大師李轂摩講座,本講座於下午2點在臺中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的安藤講堂舉辦。李轂摩老師書畫作品恬淡質樸、富有中華文化之底蘊,其早年曾於時設霧峰的故宮博物院觀摩古畫,奠定其作品中的文人畫特質。本次講座特別選在位於臺中霧峰的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辦理,除了藝術家李轂摩曾在亞洲大學駐村創作外,亦是回到藝術家長期投注心力耕耘藝文活動的中部地區,希望藉由整合公家與民間的藝術資源,推動在地藝文活動發展,以促進藝術深耕的效果,帶動大眾對臺灣美術的認同與共鳴。
- Nov 15 Mon 2021 15:03
【國美館】國美館及文策院推出5G未來娛樂串流體驗
元宇宙(Metaverse)最潮未來新客廳就在國美館!國立臺灣美術館與文策院11日共同推出5G VR Cloud 未來娛樂串流體驗的示範場域。本次特色在於展現我國最高科技規格,包含中華電信5G通訊、最強雲端影音串流運算、睿至8K XR立體影音技術及和碩、HTC、HP最新VR頭部顯示器、資策會數位整合服務、新媒體策展人、設計團隊等,創新描繪未來娛樂的情境,打造元宇宙裡第一個客廳的黑科技劇院,期待帶領觀眾超前體驗藝術在5G未來娛樂的新面貌。
- Oct 05 Tue 2021 14:57
【國美館】「作伙回國美─打開典藏珍寶盒」系列活動
圖說:曲德義、黃步青、林柏樑、黃義永等及國美館館長梁永斐與作品〈紅衣少年〉合影
- Sep 17 Fri 2021 11:13
【國美館】全新「藝能空間」啟用 ,推動文化友善平權新里程碑
國立臺灣美術館「兒童美術教育領航中心」一期空間於今年3月落成,於9月18日正式揭牌啟用。當日同步推出「叩叩!歡迎光臨『藝』世界」揭牌派對及「月來樂美—中秋聚國美草地音樂市集」,歡迎大小朋友到國美館歡慶中秋。
- Sep 06 Mon 2021 14:57
【國美館】凌天、范瑄:高速關係
具有建築背景的藝術家凌天與范瑄,觀察高鐵如何挑戰我們對於地理空間感的認識:傳統鐵路的交通移動,從緊鄰都市背面的密集城區緩緩駛離,經歷平交道、天橋、一連串城鎮鄉村地景的轉介,期間林立的中小車站,方能抵達到下一個城市。其中所有隧道鐵橋的光影變化、路軌轉轍的規律聲響,都轉譯著由地理距離而產生的巨量摩擦,需要極大力量才能克服。當代高鐵的城際交通經驗,則近似於飛行:以速度壓縮空間距離,跳過所有中間地點,直接連起城市端點;原本介於城間的鄉野,只留下飛掠鳥瞰的視覺印象,安靜平穩而全無阻力。
- Aug 23 Mon 2021 10:29
【轉錄】大稻埕藝術計畫
- Aug 16 Mon 2021 16:35
【國美館】國美館推出「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線上展覽
自美國爾灣「順天美術館」2019年將600餘件重要臺灣美術作品捐贈回國以來,國立臺灣美術館即積極辦理作品典藏研究相關作業,經文化部指導、國美館主辦及委託蕭瓊瑞教授進行研究爬梳,策展舉辦「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展出期間獲得各界熱烈迴響,但因疫情警戒政策、作品維護考量及後續展覽檔期因素,已如期於6月27日閉展。為服務廣大向隅的民眾有機會觀賞本展,國美館特別於7月16日在官網上推出「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線上展覽,讓民眾可不受時間及空間限制,如同身歷其境,漫步展間欣賞作品。。
- Dec 21 Thu 2017 01:56
【展覽】後解嚴的前解嚴狀態
- Nov 19 Sun 2017 16:50
【展覽】中正紀念堂:大氣磅礡展
- Aug 31 Thu 2017 23:00
【展覽】2017佛陀紀念館
- Aug 23 Wed 2017 19:50
【展覽】2017年國立歷史博物館東方綺思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