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一直認為,中國人寫台灣遊記是種有意識的統戰策略,尤其是兩岸三通之後,遊記的數量暴增,而且愈發千篇一律,所有人講台灣,都不外乎幾種:乾淨整潔、有禮貌、人情濃厚,諸如此類。雖說這似乎讓台灣的形象變得很好,但仔細看內容,總會夾帶幾個統一的意識形態在其中。當然,要在中國的網路環境發表,這種情形似是無可避免,單純說台灣好,好像在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所以必得補一個「統一是兩岸中國人的願望」云云,是不是真的這麼想是一回事,至少表面上的意識形態要顧及。

這本《驚艷台灣》也不例外,作者盛讚台灣的同時,亦不忘努力推銷兩岸統一。他就像許多寫遊記的中國人一樣,聽到台灣人講「中國人」會滿身不自在,硬是要糾正他們叫「大陸人」,也對蔣介石、蔣經國有種莫名的深情,當年被他們趕到小島的國民黨政權,卻成了如今中共治下的人用來證明「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最佳例證。

我對這種虛情假意愈來愈感冒,以至於我如今寫中國的人地物,已不再用「大陸」而逕稱「中國」,我不諱言,我不是中國人,也不可能是中國人。這不是我自己的決定,而是中國決定的。當這些柔軟深情的文章講著中國與台灣是如何血濃於水、關係緊密之時,我只知道我得拿著一個醜陋的軍綠色證件來證明我的身分。當我要去辦理多次入出境時,是和其他外國人一起的。我只是他們口頭上佔便宜的「台灣同胞」,實際上,我是中國社會裡的外人。

當然,台灣也這樣對待中國人,正如作者一開始寫的,他最初來台灣,因為忘了帶入台證,所以被擋在機場,迫使他不得不原機回上海。他寫「我十分痛苦地覺察到兩岸關係的某種『微妙』。也就是說,無論我們怎麼想,台灣畢竟是台灣。其他國籍的旅客一張護照即可放行,唯獨對『大陸同胞』,入境必須『雙保險』──不僅要通行證,還要入台證。」 (頁5-6) 台灣人不僅將中國人視為外人,而且是要特別「對待」的外人。但有鑑於多數台灣人如今都已經把台灣跟中國視為兩個不同的國家,甚至是懷有敵意的國家,會有這種舉措也算合於情理。

我不得不說,中國人所讚譽親切熱情的台灣人,有很多時候是只是偽裝的糖衣,讓人難以覺察底下的實情。比如接待中國學者,台灣方通常絕口不提政治,若是不得不提,就只會講一些中國人希望聽到的話。雖說中國人似乎都對「台灣中南部是台獨大本營」之類的說法感到恐懼,以為到了南部真的會碰到什麼威脅。但實際上台灣人鮮少會對陌生人直接談論敏感的政治話題。台灣人心中認為台灣跟中國是兩個國家,但不會跟中國來的旅客談到這點,也不需要。所以中國人來台所聽到的話,不見得是真的。就這點上,台灣跟日本很像,台灣人表現出禮貌很周到的模樣,不等於已經接納了對方,只不過是委婉劃分出距離。也許來台的中國人,還沒有像香港那樣已經氾濫成災,而且台灣人也自動迴避掉了。如今中國人必去的幾個台灣景點,台灣人都不太去了,這些景點就像台灣的控管點,中國的團體客只在這些區域內活動,使他們不至於打擾到台灣一般人的生活。至於自由行的中國人,因為人數尚少,所以台灣社會尚能包容。

而且,我總一直認為,統一論是洗腦後的結果。我也受過類似的教育,我很清楚。當我看到一位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寫下這麼狗屁不通的文字時,我更加篤信不疑:

我们的祖国不是某一朝代、某一政权、某一政党、某一地域所能涵盖的国家概念,而是从人类文明的源头之一──黄河、长江流淌下来的拥有数千年文明史的祖国;是从诸子百家以及《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红楼梦》等文化遗产中可以共同确认的祖国;是政治上一贯动荡,战乱频仍,但又基本遵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周期律,且统一时间稍稍长于战乱时间的祖国;是任何一个政权和个人都无权、也无法代表全体炎黄子孙加以让渡和拆解,一旦让渡和拆解必将成为历史罪人的祖国;……试问,这样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昌明、爱好和平、拥有高度智慧、富有自强不息和多元并包伟大民族精神的祖国,难道不值得两岸人民已超越一时的政治、政党和地域的成见,去共同珍惜、共同呵护、共同捍卫吗?

類似的觀點,我看到王丹最近也說過,說是不要混淆中國和中共之間的差異云云。可見無論有沒有接受自由思想的洗禮,都已經成為他們根深蒂固的概念。台灣人並不會正面批駁這些論點,因為已經接受這種制式觀點的人無法再接受其他看法,徒然浪費口水。他們不是當年因為戰亂生離死別過的人,心繫家國也從來不會是他們的想盼。所有一切,不過是中共刻意灌輸,說來是非常淺薄而虛假的。在這種前提下來討論台灣,於我自然是敬謝不敏。

既然如此,何苦要買?說來我也不過只是想在異地看一點描寫自己故鄉的內容,如此而已。雖說花蓮於我,並不會比深圳來的熟悉,但總有隻字片語可供想像。而且此書意外有我需要的內容,也算物超所值。我看中國人寫台灣遊記,倒不見得是在看他們如何寫台灣,而是在看他們如何從台灣看自己。這點常常是不自覺的,反而更加真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