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工作之故,試圖找一些緬甸佛教的資料。台灣人對緬甸一般非常陌生,除了翁山蘇姬,最有印象的,可能就是長得跟中華民國國旗很像的前緬甸國旗,還有從緬甸撤退來台的國民黨軍隊。除此之外,在台灣,除卻網路資料,很難找到關於緬甸的歷史、文化、種族的資料,更不要說對緬甸人而言至為重要的佛教。
由於這兩年緬甸局勢大變,軍政府忽然之間釋放翁山蘇姬、讓她從事政治活動,又釋放政治犯、解禁媒體,即便台灣對國際局勢極為閉塞,也不免俗的追隨這股風潮,出版與緬甸相關的書籍。《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大概就是在這樣的時代風潮下出現的譯本,因為此書的英文原版出版的時間是在2004年,那時候緬甸還沒有任何放鬆的跡象,仍是全世界最封閉的幾個極權國家之一。此書雖說是在找尋喬治歐威爾在緬甸的足跡,但更像是藉由喬治歐威爾來陳述這個國家的過去以及現在。
喬治歐威爾以《動物農莊》與《一九八四》兩部小說,成為留名青史的偉大作家,他對極權恐怖統治的描寫,幾乎無人能出其右,並在許多極權國家中一一驗證,比如北韓。很多研究者都在追尋何以喬治歐威爾能夠寫出這麼深刻的小說,《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的作者認為,關鍵應該就是喬治歐威爾在緬甸擔任殖民地警察的這段時期。喬治歐威爾對緬甸有特殊的感情,但一般的研究者甚少著墨。而且緬甸的知識分子對歐威爾所寫的《緬甸歲月》、《動物農莊》和《一九八四》三部小說,視作預示緬甸歷史發展的「緬甸三部曲」,奉他為先知。
緬甸的過去就和許多亞洲地區類似:十九世紀末期,緬甸被英國佔領,成為大英帝國治下的殖民地。在英國統治下,緬甸成為重要的原物料出口地:柚木、稻米,甚至是石油。緬甸在二十世紀初一度是全世界稻米出口量最大的地區,該地富裕繁榮,仰光、毛淡棉、曼德勒都是國際化的大城市。但英國的強權統治和種族歧視也引來諸多不滿,在英國統治末期,緬甸曾爆發多次大規模的暴動,直至日軍控制緬甸。
二戰結束後,緬甸從英國獨立,雖然著名的昂山將軍在緬甸政府成立之前遭人殺害,但不久後仍成立了「緬甸聯邦共和國」,維持了約莫十年的議會政治型態。此後奈溫 (Ne Win) 軍事政變,開啟緬甸軍事獨裁統治的序幕。毫無懸念,原本在英國殖民時期富裕繁榮的緬甸一落千丈,一切經濟停滯,國家封閉孤立,成為全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家前十名,而對人民的箝制更甚以往。作者在「新後記」中寫到2004年以後緬甸的狀況,在大規模的示威抗議與嚴重的風災之後,緬甸軍政府竟舉行全國大選,並在隨後不久釋放翁山蘇姬。雖然作者在「新後記」中對緬甸的變革不抱期望,但隨後不久,由翁山蘇姬所帶領的「全國民主聯盟」得到議會補選絕大部分的席次,翁山蘇姬也成為聯邦議會的議員,緬甸開放報禁、解除網路管制,雖然歷史的經驗無法使我們樂觀,但我想整體的氣氛確實已經比之前來的更為緩和了。
- Jan 12 Sun 2014 11:59
緬甸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