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總辭,文化部長鄭麗君在臉書表明心跡離開,我的同溫層一片惋惜之聲,甚至出現網路聯署,希望鄭麗君不要下台。

不可否認,她在部長任內確實通過很多法案,也很積極推動文化政策。雖不能說在此之前文化部就沒有作為,但鄭麗君的企圖心,與她接觸的,大概都很有感。

不過,我倒是覺得鄭麗君離開不見得不好。我覺得以他的能力,絕不只是當個文化部長而已。我想很多人擔心的是文化部的政策延續性,很怕這個主管走了之後,在她手上開了個頭的事情,之後就不了了之。不過我想至少在蔡政府的這個任期內,現行的文化政策應該不會有太大的轉彎。鄭麗君所做的事情,應該就是蔡英文所台灣所發展的方向。

我相信鄭麗君有更高的格局,文化只是一個面向,以她的能力,她應當會有更大的眼光來看待未來台灣的發展,不僅僅是文化,更是一個全面的、宏觀的台灣。至少現在為止,台灣有一些更急迫的事情需要處理。套句前文化部長的用法,文化是美麗的細瓷,很容易就破了,怎麼不讓這個細瓷破掉,目前有些更緊要的工作要做。我想這可能是她要離開的原因。

即便她離職,我想她也不會與台灣文化政策發展絕緣。其實就我來看,過去文化部一直是非常被動、落後於台灣社會發展的,這跟文化部的官僚氣息有很大的關係。我認識的人,只要有跟文化部打交道,很少不對文化部的承辦人員有怨言的。這個部會的暮氣之重,我相信文化圈子應該多少有點感觸。鄭麗君進文化部之後,雖然喊出口號,積極修改法規,但人事的部分,想來她就算有心也無力。最近因為趙怡翔的事情,批評者提到了台灣的文官制度,趙怡翔的任命破壞文官制度只是統派的酸葡萄心理,但我覺得正是這種文官制度,使台灣的行政體系有如一灘死水,而文化部就是這灘死水中最臭最髒的部分。

但無論如何,自「海角七號」以來,即便受限於市場、資金、乃至於某些未知力量的阻撓,台灣的文化方向總是比過去明確。以前我們還在中國與台灣之間擺盪,但現在以「台灣」為主體應該是無庸置疑的共識,台灣人也漸漸在挖掘自己的過去不知道、不清楚的歷史,發現自己身邊的美學,讓整個文化的發展更能強調出台灣本身的獨特性。雖說在緩緩進步的同時,也得面臨程度不等的退化,比如近日所見到高雄觀光局的作為。但這更能看出,到底是誰才是真正讓台灣文化沉淪的主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