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寫了好些講述中國的書,但仔細看看,我買的書多半是「外人」寫中國(其中也包括台灣人及香港人),可能是覺得中國人寫自己國家總不免落入民族主義的窠臼,「外人」即使參雜著某些偏見,至少也有比較超然的優勢。但我所看的書,多半像李敖對龍應台的批評所言,只有現象而沒有原因,連韓寒也不例外。我們看到中國發展的「現貌」,或者批評、或者讚許,卻不清楚「現貌」如何產生。余華的新書某種程度上交待了「原因」,以他的說法是「寫下了自己的疼痛」。(314)
目前分類:看書 (265)
- Mar 28 Mon 2011 01:26
China in Ten Words
- Mar 09 Wed 2011 16:18
耽美手記
施叔青是台灣著名的小說家,以「香港三部曲」為代表,最近十年又戮力寫出「台灣三部曲」,以小說的架構追溯自己生長的故鄉。但我不知道她竟也是藝術愛好者,曾寫過一本《耽美手記》,紀錄她看展或參加拍賣會時的雜文,並不時加入美術知識,看在我這本科生眼中,也不免嘆服。文學創作是她的本業,美術史不過是興趣,但她在台大旁聽課程,在香港亦與收藏名家交流,還有一位念美術史的女兒陪著看展,其認真恐怕還勝過今日許多號稱在學「美術理論」的學生。而且她能四處遊歷,看遍東西主要博物館的或藏家藏品,精進眼力,也是吾等蟄居台灣一隅望塵莫及的。
- Feb 25 Fri 2011 18:20
Shopping notes in China
- Feb 15 Tue 2011 11:06
個人意見之品味教學
- Feb 14 Mon 2011 12:47
無所不談
日前在茉莉書店看到文星書店幾本舊版的叢書,甚驚喜,買了林語堂的《無所不談》。這種大家所著,開本卻很小的文庫本,台灣已經不出了,非常可惜。華文出版界,一味往花俏淺薄發展,封面愈發眩目,內容卻趨於匱乏,實在可憐。中國人自詡文化久遠,但丟棄文字速度之快,實辜負文明古國的稱謂。
- Feb 10 Thu 2011 00:41
大江大海騙了你
新春伊始,手中有一二閑錢,便至誠品逛逛,看看有沒有什麼書可買。雖然我被誠品拋棄過,但賴著一個數年的會員,每年生日,誠品總遣我兩張八五折的折扣券。折扣券倒無甚,實在張數又少,折扣亦小,書店裡又盡是「一本七九折、三本七五折」的特價新書,更覺手中這張折扣像在羞辱人,羞辱我們這些拿著誠品會員的人何等賤格,巴著造作的「文化氣質」不放。所以近一年來,我的買書通路已經從實體書店轉到網路書店,倒非貪圖便宜,而是最近好買大陸書,可人在「文化沙漠城」台中,繁華市區中找一間簡體字書店而不可得,只好轉求網路。雖然等貨曠日廢時,但我之前為國家奴役,久久才得到短暫的自由,等書倒也覺得無所謂。而後又有二手書店開在誠品附近,裝潢相近,但書籍卻繽紛得多,平添淘書樂趣,到誠品的次數,又更少了。
- Dec 30 Thu 2010 15:27
獨唱團
我買了《獨唱團》第一輯,一直沒看完。我想我只是為了趕流行而買,對於裡面的內容不太在乎。所以看完第一篇和第二篇文章,就沒有再認真的逐篇讀下去。我想我缺乏興致的主因是字太小的關係。這本書字太小、排得太密,台灣的報紙排版都比它鬆,看得我眼睛發痠。
- Nov 23 Tue 2010 21:19
中文起義
頃看陳雲《中文起義》其中一篇〈曬胸博出位,露波鬥屈機〉引我發噱。今人之重皮相,大概是人類歷史的極致。雖說中國女性不再纏足,西洋女性也不用再穿鯨骨製成的束腹,但亞洲國家沉迷於歐美樹立的體態標準,有愈演愈烈之勢。其中女性的乳房,已經是行之有年的「品評」標準,不唯男子執著,連女性都深陷其中。陳雲列舉香港發展出來的委婉語,從「胸」到「波」、「bra」,風行之盛,連台灣也跟著慣用「波霸」、「New bra」等詞,還衍生出如「波霸奶茶」(奶茶中加入大粒粉圓)等台灣獨有的用語。
- Nov 21 Sun 2010 21:03
與古為徒和娟娟髮屋
白謙慎出身天津,一九九六年於耶魯大學拿到藝術史博士,在波士頓大學任教。他大概是美國少數能夠教授書法史的學者,這本《與古為徒和娟娟髮屋》的副標題:關於書法經典問題的思考,我非常有興趣。
- Nov 16 Tue 2010 11:28
飲龢食德
最近在看唐魯孫寫的雜文,多半是飲食一類,興味盎然。但看完也不禁感嘆。唐魯孫像是那個時代的句點,他們那群人走了之後,就再也沒有來者了──無論在台灣還是在大陸。他們記憶的景物,可能在一九四九年以後就告結束,而他們腦海的記憶,也隨著人的離去而湮滅,只留下隻字片語,勉強撿回一點零碎的殘片。比如說,他曾寫道他為要挫一點「真北平」老伙計的威風,故意問他點一道「格炸」,讓那自滿的伙計傻了眼。「格炸」不知道今天北京還有沒有,不過台灣倒是這樣一逕缺著,後來的北方館子只怕連「格炸」都不知道是什麼了。
- Nov 11 Thu 2010 23:37
水城台北
接連看了兩本描寫城市的書:《上海摩登》和《水城台北》,兩城在歷史時空上,亦有著某種程度的聯繫,其中千絲萬縷,難用三言兩語言明。說是巧合,也不太巧合,畢竟華人的城市,值得一書再書的,也不過那幾座大城,而且幸虧對岸將過往斬斷徹底,致使有些古都如揚州、開封等城,少有人珍而重之的紀錄,在台灣能看到的相關書文難覓。
- Oct 24 Sun 2010 11:41
中國人史綱
自遠流重新出版《中國人史綱》七年後,我才買了它的上冊。雖然在此之前,我已經在圖書館看過下冊,但家中一直只有上冊也怪怪的,遂在二手書店買了下冊。
- Oct 08 Fri 2010 12:04
Double Ambivalence
- Sep 27 Mon 2010 11:37
中國古代藝術與建築中的「記念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