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Volver»觀後感,有雷)
目前分類:電影與電視 (156)
- Feb 12 Mon 2007 22:43
回來吧
- Jun 30 Fri 2006 00:06
L'audition
- Feb 07 Tue 2006 00:10
斷背山
《斷背山》上映那日,我便奔往天母華納威秀,忍受貴到要人命的電影票價,很滿足地做了個趕流行的人。
部落格寫《斷背山》的能手太多,此即一例。我若再寫,便叫不自量力。安迪桑綴集一些插曲,外加美國佬揶揄的改編,不知怎麼,只聽到那個動人的吉他聲,我整個人就狂笑不止。然報紙亦載《斷背山》引起許多美國保守派份子不滿,尤其不滿金球獎等獎項頒給一個描述同性戀的電影。可見美國同性戀雖然擁有舊金山之類的開放城市,但他們仍非政治正確的一群。尤其是中西部等內陸地區,保守的性格更趨明顯,也才會發生猶他州新地市(Sandy)電影院臨時取消放映的事情。美國基督教社群亦對《斷背山》頗為反感,並拿背後蘊含聖經故事的《納尼亞傳奇》一片,駁斥金球獎評審的眼光。
- Jan 21 Sat 2006 02:20
Memoirs of a Geisha
- Oct 09 Sun 2005 02:40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 May 21 Sat 2005 02:13
狗吠火車
無論如何,還是想講一下媒體。
平常面對新聞報導,我一向是處於麻痺狀態,我因不想變成那種「一邊看一邊罵」的可笑情形,索性不看。台灣的新聞也不是真的那麼多,對我而言,像飛碟聯播網每個整點十分鐘的新聞報導就已經很足夠。沒有連到天荒地老的SNG,沒有蜘蛛網劇情的新聞橋段,也不會有堂而皇之的置入性行銷,甚至好過公視新聞跟大愛台。以前我還會說這是「混亂而自由」的媒體,但台灣媒體是不是真的享有新聞自由,我愈來愈懷疑。
- Oct 09 Sat 2004 22:28
海上有朵花
侯孝賢作品《海上花》是我在幾年前看的一部電影,印象深刻,並且從此愛上上海話。之所以舊事重提,是因為最近在看張愛玲,想到以前上電影史的時候,教我們的黃建業老師曾評論改編張愛玲作品的電影都很不好,只有改編自張愛玲譯介的《海上花列傳》的電影《海上花》拍的不錯。在此之前,我已經很喜歡這部電影,臨時想到,再拿出來提一下。
- Aug 09 Mon 2004 14:39
스캔들─男女相悅之事
十八世紀的朝鮮半島,那些被重重禮教典籍所綑綁的士大夫們,他們的情欲生活,究竟長得什麼樣子?李在勇導演鏡頭裡的古代韓國也許不曾存在過,但透過改編自《危險關係》的電影《醜聞》,讓我能神遊在由李氏王朝那些兩班貴族為背景所編織出來的奇情綺夢之中,滿足窺視的快感。
- Aug 02 Mon 2004 11:57
後天
所謂的《後天》,就是《明天過後》的大陸譯名。因為台灣的片名被我拿去用做一篇討論七二水災文章的片名,於是乎我靈機一動,拿了大陸的譯名來作為我的標題。
- Jul 21 Wed 2004 10:22
大長今
說來我不是個常看韓劇的人,就是頗受好評的韓劇,我也很少看過。這可不是什麼莫名其妙的民族情節,只是我一直聽不習慣韓劇的配音,韓劇也一直很少有原音播出的。我很好奇以前日劇剛風靡台灣的時候,許多人因為日劇而學起日語,甚至要求日劇用原音播出,如今韓劇的風潮已久,雖然也有人因此去學韓語,韓語還是一貫地用國語配音,不知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