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電影與電視 (15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部片在預告片剛剛出現在Youtube的時候,我就覺得非常有趣。但等到我真的看了,除了眼花撩亂外,還有相當深刻的感動。這部電影在根基上是非常古典的,一位在美國打拼的中國移民,受困於自己父親的評價,對丈夫跟女兒諸多不滿,又碰到咄咄逼人的稅徵人員,一切戲劇元素都具備,卻又非常的老套。可是導演加入了救世主的多重宇宙設定,讓這個略顯陳窠的劇情突然轉入腦洞大開的路徑,這樣的路徑卻又在楊紫瓊的表演下變得合理。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台灣鄉村為主題或背景的電影或電視劇,可能是因為台灣意識主流,這種「鄉村性」很容易就成為代言「台灣」的鮮明範例,所以似乎變得很多。即使是「俗女養成記」這種應該是處理女性成長議題的戲劇,在設定上也要有個「南部」的出身,跟家裡人講話也一定要用台語,彷彿不這樣不能彰顯台灣。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劉仲敬在討論中國時,很常用到「瓦房店化」這個用詞,後來延伸為「瓦房店學」。瓦房店是大連市的一部份,何以這個地名成為劉仲敬對中國的形容詞?根據中國網站「知乎」的說法,這是根源於瓦房店市著名的軸承製造,最初在此處建立工業基礎的,是帝俄與日本。在劉仲敬的概念中,由於中國沒有任何累積技術的能力,所有技術都是外來的移植,而移植之後就立刻劣化。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中國官僚化的政治體系中,技術人員無法精進技術,只能用勾心鬥角或虛應文章來維繫自己的身分,長此以往,本來的技術就退化了。因此瓦房店的軸承品質,在日本人初建立的時候是最高的,以後就一路下探,但因為有日本的基礎,即使現在的品質不如以往,還是勝過中國其他地方。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微信有篇「台劇「文藝復興」」的文章,講了最近二十年台劇的起伏。看起來似是頭頭是道,可是有個關鍵的問題:他所理解的台劇,基本上只有中國所買的台劇,也就是文章所用的另一種詞彙「台偶」:台灣偶像劇。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b304333.jfif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溫馨提醒:本文有雷)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網路上流傳一篇微信文「25年過去了,為什麼中國再也沒能拍出《霸王別姬》?」,似乎頗引起許多共鳴。文章中用「瘋魔」來形容該片的難得,看起來彷彿真是曾經滄海,但我覺得這裡面的內容有中國人行文一貫的誇大。要說當年那些人有堅持、有努力,確是不錯,但要說他們在那時候成就出巔峰,我覺得有點過譽了。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ug 26 Sun 2018 22:09
  • 天盛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年的「通靈少女」、「花甲男孩」,不約而同挑了宮廟當作戲劇的背景,信眾「問事」,通靈者「附身」成為戲劇內容的一部份。似乎傳統信仰成為台灣戲劇題材的新選擇,他不僅在地、富有戲劇張力,重點是透過這樣的方式,本來看似很迷信的民間信仰,正在除魅化。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蔡康永急流勇退,忽然停掉「康熙來了」,對外說是為了要拍電影。原本我以為這只是演藝人員的遁詞,想不到居然真的讓他端出一部「"吃吃"的愛」。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來我看到預告時,只有「喔,又來了」的感覺。但即便如此,從自己生命所挖掘出來的東西,總是特別有感染力。這可能也是台灣的特色,在這座人事紛亂的島嶼,每個人的故事,似乎都不一般。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