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電影與電視 (15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最近在公視及HBO Asia上映的「通靈少女」,可以說是近幾年我看過最好的台灣連續劇。節奏明快,故事流暢,所有一切都很到位。重要的是,導演是不滿三十的年輕人,足證台灣的未來,確實要靠年輕人,而不是那些日暮西山的十八趴老人。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01 Sat 2017 23:54
  • 白蟻

白蟻一片,最值得看的應該是演員驚人的演技。吳慷仁暴瘦,全裸手淫成為電影賣點,但除此之外,他片中充滿神經質的演技,才是真正考驗之處。不僅如此,于台煙在電影後半成為主角,一樣亮眼。鐘瑤雖然略為面癱,但也算是可圈可點。台灣電影雖然量少又不一定質精,但這一代演員有種自我企圖,希望可以透過自己微薄的力量,多少撐起台灣戲劇的價值。吳慷仁大概是表態的最明顯的,幾次演出大紅之後,他開始用自己的名聲向社會呼籲重視台灣的戲劇環境,宛如某種形式的社會運動份子。

這部電影討論的議題很多,顯見導演企圖雄大。但此片仍有台灣電影編劇薄弱的問題,故事情節不明快,細節交代含糊。為什麼男主角與母親有情結?單親家庭的理由何在?賦予文藝背景似乎沒有任何意義,女主角的潛水畫面到最後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意思。我尤其不懂中間一段描寫母親自慰與末尾女主角痛哭的畫面。這些畫面雖然看起來頗有衝擊效果,但我不知道要如何從中理解情節。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上看到一篇討論中國影視產業問題的文章,讓我想到端傳媒報導打入HBO Asia的台劇「通靈少女」。在「通靈少女」一文中提到,導演在拍攝時,也碰到「身邊不少人建議他要往中國市場發展,也得適時開始研究中國市場的口味,才有辦法打進去。」如果他有看到那篇小鮮肉的文章,或許會很慶幸他自己的選擇。

中國的影視有自己的問題,我們不過是旁觀者。迷信那個光鮮的外表,心心念念想「打進」那個市場的台灣人,才真正是問題所在。台灣人短視近利的心態在此表露無遺。但台灣人短視近利,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我有個感觸,或許一直以來,短視近利的台灣人都是同一批,他們受到黨國思維的豢養,不把台灣當成安身立命之處,只想撈一筆就走人,拿著這些不義之財遠走美加,或是回去供養中國。但在此之前,更老一輩的人,並沒有這麼短視;而他們之後的下一代,也遠比他們要來的更在意這塊土地。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19 Sun 2017 14:55
  • 沈默

台灣宣傳此片,大都以在台灣取景為賣點。但此片既是由好萊塢名導改編譽滿國際的著名小說,又是探討極為深刻的信仰問題,實際此片在哪裡取景,並不是真的這麼重要。畢竟從頭到尾,電影都不曾出現台灣,台灣僅是充作日本而存在。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有種很像念研究所後期的感覺,明明事情很多,卻一直想孔想洞做一點其他的事情,無法專心。

之前看韓劇「鬼怪」,雖然還沒有在臺灣的電視台播出,但光是網路盜版,就已經看得一堆人如痴如醉。「鬼怪」雖然有著所有熱賣韓劇的套路,比如近乎完美的主角,兩對人物(通常男女主角外一定要有男女配角陪襯)的苦戀,還有韓劇那些近乎不耐的慢動作、定格、完全只是為了截圖好看的無意義過場。但就劇情而言,我覺得比之前要順暢,而且用了韓國傳統的民間信仰元素。這點相當高明。我覺得就發想上,臺灣其實可以效法,不一定要一直愁苦,也可以是這種浪漫愛情劇碼。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賀歲檔的國片雖然呈現一片下滑的態勢,但我看「健忘村」卻覺得相當不錯。陳玉勳上部電影「總鋪師」雖然票房很好,但我覺得某些細節的處理仍顯草率,放到電影有點勉強。這部「健忘村」,則不管是架構、台詞、美術,都非常完整,可以說是相當成熟的作品,可惜沒有具體反映在票房上。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忘記是管仁健還是誰說的,每個老兵都有一大串故事,這部也不例外。但說來說去,總不脫逃難、拉伕、死人,每個都驚天地泣鬼神,可是大家都如此,卻又彷彿沒有什麼特出之處了。

導演拍自己的父親,從他尚能流暢講出自己的故事、自由活動,到最後動大刀行動不便,最後過世的這段期間,搭配他講的種種過往,試圖一一索驥。他父親幾乎是近代中國史的投射,小時祖父被馮玉祥的軍隊殺掉,後來遇到天津發大水,被迫到處流浪,祖母因染病死在荒野,不得已出家當沙彌圖飯吃。後來遇到國民黨軍隊,搖身一變又成了國民黨軍人,待到國共內戰,共軍圍北京城,國民黨撤守後,又一轉成為解放軍。然後又碰到韓戰,被美軍俘虜,這次他選擇來到台灣,從此沒有回去。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情熱大陸」在本劇有著重要的意義)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自緬甸臘戍的華人,辛苦偷渡到泰國,以黑工的身分,希望可賺錢養家,過好一點的生活。這是這部片的基本情節。但這部電影的片名不免有點掛羊頭賣狗肉,因為不管是「再見瓦城」還是「The Road to Mandalay」,電影裡一次都沒有出現,反而台灣還在台詞裡出現了兩次。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 K. 羅琳在哈利波特系列後以電影方式擴大筆下的魔法世界,場景搬到美國,並增加了許多「海格的最愛」。我非常敬佩西方作者可以獨自創作出一個宏大的世界觀,並且不斷充實豐富其中的細節,使這個世界觀感覺更為真實而完整。這不僅要有豐富的想像力,更要有相當程度的學識與涵養來支撐。這種文學看似是為了娛樂大眾之用,但要寫出這樣的內容,卻需要有相當的人文學科素養。以J. K. 羅琳所創作的魔法世界為例,他的魔法世界背景是歐洲在基督教化以前的原始信仰,中世紀的煉金術,古代的藥草學,甚至是基督教文化。因此這樣的故事,其實是西方文化傳統揉合後的再現,「魔戒」、「納米亞傳奇」等故事亦然。

許多人對此片的評價都高過哈利波特系列,我認為這是因為此片沒有小說參照,所以觀眾可以在未知的狀況下,盡情享受劇情推演所帶來的期待感。而且由於是同樣一個魔法世界,所以裡面許多細節與《哈利波特》的內容產生聯繫,對熟悉《哈利波特》的觀眾而言,完全是一個找彩蛋的電影。除了顯而易見的片名與裡面的關鍵角色跟葛林戴華德以外,還有許多細節可以一一對應。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概自賽德克巴萊以後,金馬獎就一直有著「本土化」的問題。今年的大獎紛紛落在香港或中國的電影身上,這樣的問題不免又再度提起。但考量金馬獎自創設之初,就是為了抵抗「本土」,則金馬獎會是這樣面貌,也不奇怪。

以台灣電影之低迷,金馬獎可以延續至今,已經很不可思議。有人批評陶晶瑩在主持有失體面,但主持人表現的好壞,其實直接反映台灣電視圈的情況。我們的電視圈是如此衰疲,連個像樣的新生代主持人都找不到,當然只好找已經不再當紅的「老人」來主持,而他們之跟不上時代,也不過就是台灣電視圈現況的反映。其實台灣不在乎金馬,已經有相當一段時間,今日之所以還可以引起一些討論的餘波,除了來參加金馬獎的女星穿了一些貴得要死的衣服以外,也是因為台灣的電影逐漸被台灣人重視。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對金馬獎的定位有質疑、有批判。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這部片很強調其拍攝技術之新穎,但我最終沒有挑選可以播放這種技術的電影院來看,畢竟這還是跟價格息息相關。

電影裡「真實」的時間段其實很短,就是一大早出發到球場到晚上中場秀結束離開為止。但藉由主角的立場,我們看到主角的入伍前因、戰役過程、回家的互動,看到一個相對完整的「比利‧林恩」。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還是第一次在電影院看漫威的電影,演員是我進電影院很重要的原因。但與其說是因為BC,我可能還比較鍾情Tilda Swinton。

既然是漫威,自然不要強求他們在內容有什麼深度。雖然電影裡難得出現一點疑似東方思想的劇情,但不過是要帶出炫目電腦特效的過場。雖然已經二十一世紀了,像漫威這樣象徵美國最主流的通俗文化,他們的東方認知仍然沒有跟十九世紀的西方人有太大差別。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根本不要把電影裡的內容看成「東方」,才不會心懷芥蒂。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的彼端」是導演黃胤毓「狂山之海」三部曲的第一部,描寫當年因為種種原因,從台灣到石垣島討生活的台灣人,時代與個人交雜的故事。

文章標籤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l 13 Wed 2016 22:48
  • 大同

我不得不說,金馬獎把獎項頒給這部影片,確實實至名歸。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沉迷日本一個深夜節目「月曜から夜ふかし」,網路一般翻譯成「月曜夜未央」,「夜ふかし」是日文熬夜之意,因為這節目播放的時間是星期天過凌晨的時段。選在這麼糟糕的時段作節目,卻成為某種話題,不得不佩服日本電視台的逆向操作手法。

這個節目找マツコ・デラックス(松子deluxe)跟關8的村上信五來主持。松子在日本是相當著名的扮裝藝人,以毒舌敢言著名。雖然他似乎是主持人跟通告藝人這樣的定位,但我曾在日本的晨間讀報節目看到他談論新聞時事,顯然他可以涉足的領域很廣,大概是屬於導師型的人物。而關8的村上,我對他沒有認識,但身為傑尼斯事務所的偶像團體一員,與這樣相對爭議大的人物擺在一起主持,確實可以創造衝突的話題點。這讓我想到蔡康永與徐熙娣這個組合。而確實,我也想把這個節目跟「康熙來了」做個比較。

文章標籤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24 Sun 2016 18:17
  • Signal

雖然我也看了「太陽的後裔」,但我比較推這部。相較於「太陽的後裔」像是極端精緻高成本的莒光園地,「Signal」雖然沒有小鮮肉(李帝勳雖然有「顏值」,但在劇中並不走賣肉路線),沒有希臘的無敵海景,但有緊湊縝密的劇情,即便放到英美影集的標準,也毫不遜色。

劇情中有半「穿越」的設計,這對編劇而言是非常高難度的挑戰。因為實際上時間是不可能回轉的,所以如何讓這個不可能的設定看起來合情合理,就很重要。劇情隨著「改變過去」而改變未來的發展,也必須要在一個合理的環境內,才不會顯得胡鬧。但這齣戲不免還是有「魔幻場合」,亦即劇中三位主角都因為過去改變了而起死回生,這不免還是有點收視考量。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年」在香港金像獎拿到最佳影片,成為近來香港演藝圈的主要話題。由於該片強烈的政治取態,中國政府不僅禁絕此片,連帶頒獎典禮也無法在中國境內播映。香港一些電影人紛紛「表態」批評此片與金像獎,成為金像獎後續的話題。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末很廢,一直看連續劇。「一把青」快演完了,有點感想。若很挑剔地說,這部戲來台灣後的劇情,比來台前要好,演員也發揮的比較好,大概都是對長輩的投射。

我很意外這部片演得這麼「赤裸」,雖然這大概是曹瑞原一貫的風格。有趣的是,剛好看到批踢踢一則推文,可以搭配著看。顯然編劇對戰後的台海局勢概念清晰,不過這麼清晰反而不太有真實感,畢竟當局者迷,到底當時會有誰像樊光耀那樣的角色那樣心底明鏡似的,我很懷疑。但既是戲,就不好太執著在這種地方。

文章標籤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動物方城市》很好看,而且帶有深意。雖然說教很無聊,但是寓「說教」於娛樂,其實是確保娛樂不致空泛的方式。當然,國外不至於到「說教」,但「演之有物」是必要的。而且這次迪士尼挑了一個最尷尬的議題「物種歧視」,在好萊塢事件剛剛落幕之際,迪士尼直可謂占得話題的先機。

最近香港人懷念起周星馳,一來周星馳象徵了香港電影過去的榮光,再者周星馳也是香港「無厘頭」文化的代表。這種「無厘頭」隨著香港電影圈大量北上,已經漸漸消失了。我認為之所以消失,最關鍵的原因,在「無厘頭」有強烈的嘲諷本質,這在中國是不允許的。嘲諷要能逗人發笑卻又不至於冒犯,最好的方式就是嘲諷政治,但在中國,政治是不允許嘲諷的,一旦這個關鍵核心消失,所有的嘲諷都變成曲意奉承,就會變得非常難看,「無厘頭」也是這樣。以前「無厘頭」可以調侃中共,挖苦英國,甚至遠打臺灣,但如今,什麼都演不得,所以中國的無厘頭,一點也不好笑。

文章標籤

生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