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如果對一部國片若有過多的期待,常常換來的是實際看完後的落差。也不用很久以前,「范保德」我就有這種感覺。「誰先愛上他的」接連拿了台北電影節諸多大獎,又強勢入圍金馬獎八項提名,這麼好的成績,更不免擔心會有落差。

幸好這沒有發生。

導演徐譽庭雖然初試啼聲,但在此之前她已經是金牌編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大概是她最有盛名的名劇,之前已經被韓國與中國翻拍,日前又傳出要被日本翻拍,幾可算為經典。但「我可能不會愛你」仍可以算是很規矩的愛情戲,「誰先愛上他的」則不一樣,裡面有同性戀的劇情。其實以台灣的戲劇題材而言,同性戀也算不得什麼驚世駭俗的主題,要論同性戀入戲,台灣可謂數一數二的早。只是在同性戀的法律權益被拿來公投之際,我忽然又覺得這部戲有他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整部戲的中心思維,剛好就是台灣目前公投的重要背景。

據說此片在拍攝的過程當中幾經波折,就連事後剪輯都讓導演灰心喪志,想要銷毀此片當作不存在。帶著這個前提去看,確實可以感受到當中「大刀闊斧」的調整感,但最後出來的效果相當好。片子濃厚的顏色基調讓整部片子的視覺很華麗,配合劇中人物濃厚的情緒,實是相得益彰。頻繁的倒敘蒙太奇與幻覺的鏡頭銜接在一起,時空的不確定性與華麗的視覺感也可以有所對應。但此片最值得稱許的地方,在於從頭到尾都相當流暢,沒有什麼不明所以的地方。這部片提醒我,真正好的作品都是不斷打磨的結果,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中間總是需要不斷嘗試錯誤、再重中汲取教訓。但台灣的環境不允許這樣的情況,所有資金方都希望一次就可以好,所有的試錯都是失敗,所有的重來都是浪費。這種嚴苛的環境,使台灣的影視產業難以有容錯值,以台灣的潛力,我覺得非常可惜。

之前我才看到長年沉浸在韓國影視工業的網友,感慨韓國產業的完整,台灣宛如失落了二十年。當然,如今天回頭看,台灣不是沒有產業,只是一直不停被中國吸走,化在那個巨大的惡質環境當中,被某些人美其名叫做「西進」。有時就算有資金挹注了,比如王小棣的植劇場,但資金也會莫名其妙的消失,你說這只是商業上的抉擇,我不相信,因為這些資金往往都是台灣影視產業看似要好好發展的當下離開,我寧願用更陰謀論的心態看待這件事情。在這種環境下,台灣人還是可以開出璀璨的花朵,而且每朵花都有特殊的意義在,單憑此點,我覺得台灣的影視產業雖然薄弱,但不見得比較輸。

但最終,台灣的影視產業仍要台灣人去支持。我第一天下午去看,雖然長春國賓開了大廳,但只有小貓兩三隻,令人心酸。說起來這也是一部商業導向的戲,並不艱澀難懂,三角戀已經是狗血到不行,當中還有男男CP,配上賞心悅目的男女主角(雖說女主角在這部片子並不以美色標榜),我怎麼看都覺得這是很好看的電影。而且碰到最近公投,意義更加重大。劇中先是同性戀為了壓抑自己,硬是跟異性結婚,讓三個人在當中都受傷;再者當同性戀面臨病重時,他的親密伴侶卻連簽個家屬同意書都無法,只能找他名義上的法定配偶來簽名。這些都是我們現在公投時需要直視的議題,這部片非常淋漓盡致的呈現出來,就各種意義上,這部片都不應該只是小貓兩三隻的程度。不過看看最近「愛家」到處宣傳,韓國瑜的新聞鋪天蓋地,對台灣人,還是不要抱太大的期望比較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