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_20151030_112111.jpg 

第四天在洛,我偷懶排了東寺。東寺之前已去過,不過這次去上次未及去的御影堂,據說是當年空海大師的居所。御影堂的建築屋頂是用日本傳統的檜木皮蓋成,非常具日本風味。

P_20151030_110236.jpg 
(御影堂)

一般提到東寺,尋常通常提到他是春天賞櫻的景點,去日本頻繁一點的人,大概會知道東寺在固定時間會有跳蚤市場「弘法市」。不過在佛教和藝術史中,東寺以繼承唐代密宗著名,在講堂內的立體曼荼羅,是東寺聞名世界的珍貴遺產,也是唐代規制密教造像唯一的孤例。但這次之所以去東寺,還有一個重要的關鍵,就是東寺是京都極少數可以追憶平安京的地方。

京都最初是模仿唐代的首都長安所建成,當時的大和皇室幾經遷都,終於在此地建立都城,並將此訂為「萬代宮」,不再搬遷。最初的規劃,是模仿長安,以中央的朱雀大街分為「左京」和「右京」,並設置東市、西市,以及東寺、西寺。日後京都逐漸不按原本的舉行格局發展,逐步移至左邊,形成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京都市區一帶。唯獨東寺一直存在原地。成為「平安京」的見證。

平安京既模仿長安,寺院的配置自然也是模仿當時的長安寺院。雖然今日東寺所見到的建築物,全然不是當年的模樣,但配置依舊,仍可以從其配置方式,略微想像日本風格的唐代風情。

早上去了東寺,下午轉去新景點:泉涌寺。此地在台灣遊記中只是個陪襯的角色,多數人都是秋天去過東福寺後「順便」去泉涌寺,而且還不乏有人對此地很失望─因為沒幾株紅葉可看。不過在佛教史上,泉涌寺有著重要的地位。泉涌寺本為藤原緒嗣在齊衡二年(855)為神修上人所修建的寺院。初名法輪寺,後改仙遊寺。鎌倉幕府時期,日本的僧人俊芿到當時的南宋求法,習得天台宗、淨土宗、律宗、禪宗等法門,經十二年回國,在仙遊寺舊址重建寺院,以宋代的規制建成。由於在建造時,建地一隅湧出清泉,因此命名為「泉涌寺」,此泉今天仍在。

P_20151030_135610.jpg 
(參道前的門口)

P_20151030_140530.jpg 
(正門)

P_20151030_141242.jpg 
(佛殿)

由於當時俊芿大師深受崇敬,皇室、將軍都禮遇有加,因此此寺的地位非同一般。又因為隨後幾位天皇的陵寢選在附近地方,稱為「月輪陵」,因此此寺就被視為皇室寺院,在名稱上也稱為「御寺泉涌寺」。

不過原本宋代風格的寺院,因為應仁之亂燒毀,今日所見的建築物都是後來所建,主要能見到的建築物包括佛殿(1668)、舍利殿(由京都御所移建)以及御座所(京都御所移建)。其中御座所是皇室參拜時的駐蹕之處,在靠近山腰處有一極美的庭院,特別是楓紅之時,在後山長青的杉木襯托之下,精緻優雅到不可思議。我們雖然在尚未楓紅之時到訪,就已經讚嘆不已。能見此美景卻還嫌棄「紅葉太少」的台灣人,恐怕永遠無法體會皇家氣質的優雅情調。

P_20151030_143916.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京都 東寺 泉涌寺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