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背山》上映那日,我便奔往天母華納威秀,忍受貴到要人命的電影票價,很滿足地做了個趕流行的人。

部落格寫《斷背山》的能手太多,即一例。我若再寫,便叫不自量力。安迪桑綴集一些插曲,外加美國佬揶揄的改編,不知怎麼,只聽到那個動人的吉他聲,我整個人就狂笑不止。然報紙亦載《斷背山》引起許多美國保守派份子不滿,尤其不滿金球獎等獎項頒給一個描述同性戀的電影。可見美國同性戀雖然擁有舊金山之類的開放城市,但他們仍非政治正確的一群。尤其是中西部等內陸地區,保守的性格更趨明顯,也才會發生猶他州新地市(Sandy)電影院臨時取消放映的事情。美國基督教社群亦對《斷背山》頗為反感,並拿背後蘊含聖經故事的《納尼亞傳奇》一片,駁斥金球獎評審的眼光。

撇去美國的紛擾不談,台灣民眾雖然很捧場這位台南鄉親的好萊塢製作,但不求甚解的也所在多有。我身旁有不少人把「斷背山」唸成「斷ㄅㄧˋ山」,還理直氣壯地說「這個字明明就是唸ㄅㄧˋ不是唸ㄅㄟˋ」。哪個字?敢情是將「背」誤認為「臂」吧?這倒挺符合我在這篇文章裡寫的台灣人習性,不過疫情蔓延到了自己的母語身上。

挾提名小金人的氣勢,《斷背山》想必又可以再在台灣上映好一陣子。希望以後還能看到更精彩的觀後感。至於那些擁護「斷ㄅㄧˋ山」的,希望哪天能拍出來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