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我不是個常看韓劇的人,就是頗受好評的韓劇,我也很少看過。這可不是什麼莫名其妙的民族情節,只是我一直聽不習慣韓劇的配音,韓劇也一直很少有原音播出的。我很好奇以前日劇剛風靡台灣的時候,許多人因為日劇而學起日語,甚至要求日劇用原音播出,如今韓劇的風潮已久,雖然也有人因此去學韓語,韓語還是一貫地用國語配音,不知為何。

近來有一齣頗受好評的韓國歷史劇,叫做《大長今》的,似乎是很多人在收看。我原先是沒有注意的,但是回到家之後,發現家裡居然有在固定收看,所以跟著一起看下去。我其實看不出來《大長今》和其他的韓國歷史劇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不了解這不連續劇為什麼會受到輿論如此的推崇,也許只是我的錯覺。不過我很肯定韓國製作歷史劇的用心,像是劇中時常出現的宮廷菜餚,很需要費心思去考證復原,更不用說背景服飾等基本的準備。台灣的戲劇品質已經惡劣到無法製作成本很高的歷史劇,如今的歷史劇幾乎清一色都是從海外進口,就連一些國內資金製作的歷史劇,也幾乎都是大陸的場景及演員。《大長今》製作愈是細膩嚴謹,心中便愈是感慨。

古代韓國受中國文化影響極深,雖然韓國早在十五世紀(或十六世紀?)時就已經創製韓文,但一直都受士大夫階級的抵制,長期仍尊漢文為正統。除此之外,古代韓國都重視儒學,修習中國典籍,甚至奉中國皇帝的年號為正朔,足見韓國的漢化之深。就連劇中的醫藥知識,也泰半是自中國藥書而來,使得我在看韓國歷史劇時,總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也許相較於大陸的歷史劇,韓國歷史劇中所表達的精神,更接近傳統中國的社會文化也說不一定。像是劇中所出現的書法,很有宋元的行書的古味,一些往來的書牘,寫的都很好。這些書法雖有可能是請人抓刀,但寫出來的字令人驚豔,這在台灣或大陸的連續劇裡,是很難看的到的。

《大長今》的歷史淵源對台灣人來說,想是極為陌生,但透過徐長今這個角色,讓我能從中體認到一些處世的態度。徐長今的聰明我雖不能及,但他對學習的用心和專注,卻是我可以去效法的。戲劇演出不免誇大,但能夠有如此一個正面的範本,讓觀眾可以跟著主角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想必這就是他特出於其他戲劇之處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