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計畫是為主體化的想像演練,透過否定修辭的動作,創造對當下時空多重敘事的能動性。並置的悖論揭露了敘事轉向的複雜性以探索疆界的觀念化過程,並製造新的動態以挪移我們對於時間與空間的感知,再度進入主體化的互文過程:『我們』與『陌生人』,以及標題(這不是一座台灣館)與背景(台灣館)所共譜的曖昧地帶。」
目前分類:語,字,文 (73)
- Jun 25 Tue 2013 16:19
「語言」
- May 02 Thu 2013 11:46
書法
- Feb 03 Sun 2013 22:45
拿鐵
- Jul 10 Tue 2012 16:59
方言
- Apr 17 Tue 2012 10:23
【轉錄】创建和谐社会
- Apr 15 Sun 2012 21:16
繁簡agnès b.
- Aug 24 Wed 2011 16:26
【LOST LAOWAI】從Peking到Beijing:漫長崎嶇的旅途
- May 30 Mon 2011 22:02
台灣的語言
之前黃春明和蔣為文的新聞,在我的臉書頁面沸沸揚揚數日。剛好我正在看《愛爾蘭史》,雖然不能對比,但也激起我一點思考。愛爾蘭人素來以克爾特(Celt)文明的繼承者自居,愛爾蘭固有的蓋爾語(Gaelic)也被視做古克爾特語的一支。所以在十九世紀和大英帝國對抗的時期,許多愛爾蘭的知識份子紛紛投入心力,期望能復興蓋爾語。不過這些努力成效有限,即便愛爾蘭將蓋爾語列入官方語言,學校教育也有課程,但蓋爾語終究敵不過具備文化強勢的英語。
- May 23 Mon 2011 23:16
【BBC】兩岸首次合編字典
- May 26 Wed 2010 01:35
翻譯
日前在看《中文解毒》一書中看到兩岸三地的中文翻譯問題,我覺得頗為有趣。中文翻譯囿於用語習慣差異,又復政治分立,並不統一,甚至有時落差甚大,幾乎無法聯想。陳雲文中懷有偏見,認為人名英譯,香港最佳,台灣亦堪「雅達」,而大陸最差。香港接觸歐美文化最久,需頻繁處理中外名稱對譯問題,早已發展出一套對應系統;台灣大概是繼承國民政府的習慣,多少有些不成文的用字慣例。倒是對岸,為了執著音譯準確,反顯生硬拗口,彷彿前清屢將外國譯名加上「口」字或「犬」字邊那樣,把人家當作化外蠻夷。相較之下,台港兩地譯音不求音準,而求通順好念。如Meryl Streep,台灣譯為梅莉史翠普,大陸則譯成梅麗爾‧斯特里普,字數繁多,發音也顯得怪腔怪調。另一顯著的例子,我覺得可以用《哈利波特》為代表。這本充斥人名及作者新發明辭彙的小說,有大量的譯名對照。台灣和大陸的版本,大概除了主角譯名一致以外,其餘大多頗為迥異,而且非常清楚可以看出兩地音譯取向的差異。台灣音譯,特別是《哈利波特》當中的名稱,忠實翻譯出原音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否將角色個性適時融入譯名之中。比如跩哥‧馬份(Draco Malfoy),麗塔‧史譏(Rita Skeeter),康尼留斯‧夫子(Cornelius Fudge)之類,這些大陸則譯為德拉科‧馬爾福、麗塔‧斯基特、康奈利‧福吉。像我已經習慣台灣譯名的人,看到這些名字,反而造成閱讀上的障礙。
- Feb 04 Wed 2009 19:49
寫字
最近重拾毛筆,不復昔日之慣常練字,習性漸出,也開始出現一些改不掉的陳爛之法。然使用文房四寶,倒是一逕愈發挑剔。現我用筆愛用台北耕硯齋之筆,此處筆多為大陸所製,有些寫起來相當順手,價錢亦實惠。紙則不拘,一般寫慣以台中正大所賣的練習紙,不過最近發現寫字不盡然皆需用生紙,若是用不吸墨的紙,恐怕會更近似古人。
- Jun 23 Sat 2007 02:43
愛富族(Affluent Class)社交語言─英文關鍵詞F-Y
Gigolo 男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