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語,字,文 (7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此計畫是為主體化的想像演練,透過否定修辭的動作,創造對當下時空多重敘事的能動性。並置的悖論揭露了敘事轉向的複雜性以探索疆界的觀念化過程,並製造新的動態以挪移我們對於時間與空間的感知,再度進入主體化的互文過程:『我們』與『陌生人』,以及標題(這不是一座台灣館)與背景(台灣館)所共譜的曖昧地帶。」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 May 02 Thu 2013 11:46
  • 書法

見有香港移居澳洲的網誌作者貼出以前中學時期作文的朱筆批改,其師書體秀美流麗,評語扼要。很難想像,這不過是一九七零年代的事情,而今還有多少為人師者,可以在尋常的作文簿上留下這種字蹟呢?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03 Sun 2013 22:45
  • 拿鐵

看香港人研究台灣翻譯,煞是有趣。我在這環境太久,沒什麼感覺,還是要有「局外人」來看,才能看出一些別樣的趣味。台灣特有的翻譯便是一例。這種感覺,就像台灣人在看香港的翻譯一樣,什麼「士多啤梨」、「三文魚」、「西多士」,宛如天書。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風起兮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l 10 Tue 2012 16:59
  • 方言

南華早報報導上海地方電視台用上海話報新聞,受到上海人歡迎。報導稱上海人擔心上海話消亡,如今在上海就學的中小學生,幾乎都不再用上海話交談,而且不僅僅不在公共場合交談,就算是在家跟家人談話,也不再用上海話,至多使用一些上海話的字彙。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港雜評」刊出毛尖「看金像獎」與鄧小宇「的確想多了」兩文,講出不同中文世界的隔閡,頗有點感觸。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世界倏忽萬變,「左岸」尤是如此,曾不能以一瞬。閒晃網誌,方知新浪微博評論關閉的時候,廣大中國老百姓攢集庶民智慧,向網路世界展示中國文化之博大精深──當然,剎那即歷史。我於是掇拾殘篇,聊以為記。又有網外之魚整理,可併參照。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agnes bagnes b2


以上圖片來源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看周有光《朝聞道集》的語言篇,亟有所感,遂提筆成文。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EK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黃春明和蔣為文的新聞,在我的臉書頁面沸沸揚揚數日。剛好我正在看《愛爾蘭史》,雖然不能對比,但也激起我一點思考。愛爾蘭人素來以克爾特(Celt)文明的繼承者自居,愛爾蘭固有的蓋爾語(Gaelic)也被視做古克爾特語的一支。所以在十九世紀和大英帝國對抗的時期,許多愛爾蘭的知識份子紛紛投入心力,期望能復興蓋爾語。不過這些努力成效有限,即便愛爾蘭將蓋爾語列入官方語言,學校教育也有課程,但蓋爾語終究敵不過具備文化強勢的英語。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兩岸繁簡對照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之前因陳雲著作,寫關於兩岸翻譯之別,僅止於討論譯名。但兩岸非唯譯名,整個翻譯模式也有很大的差異。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26 Wed 2010 01:35
  • 翻譯

日前在看《中文解毒》一書中看到兩岸三地的中文翻譯問題,我覺得頗為有趣。中文翻譯囿於用語習慣差異,又復政治分立,並不統一,甚至有時落差甚大,幾乎無法聯想。陳雲文中懷有偏見,認為人名英譯,香港最佳,台灣亦堪「雅達」,而大陸最差。香港接觸歐美文化最久,需頻繁處理中外名稱對譯問題,早已發展出一套對應系統;台灣大概是繼承國民政府的習慣,多少有些不成文的用字慣例。倒是對岸,為了執著音譯準確,反顯生硬拗口,彷彿前清屢將外國譯名加上「口」字或「犬」字邊那樣,把人家當作化外蠻夷。相較之下,台港兩地譯音不求音準,而求通順好念。如Meryl Streep,台灣譯為梅莉史翠普,大陸則譯成梅麗爾‧斯特里普,字數繁多,發音也顯得怪腔怪調。另一顯著的例子,我覺得可以用《哈利波特》為代表。這本充斥人名及作者新發明辭彙的小說,有大量的譯名對照。台灣和大陸的版本,大概除了主角譯名一致以外,其餘大多頗為迥異,而且非常清楚可以看出兩地音譯取向的差異。台灣音譯,特別是《哈利波特》當中的名稱,忠實翻譯出原音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否將角色個性適時融入譯名之中。比如跩哥‧馬份(Draco Malfoy),麗塔‧史譏(Rita Skeeter),康尼留斯‧夫子(Cornelius Fudge)之類,這些大陸則譯為德拉科‧馬爾福、麗塔‧斯基特、康奈利‧福吉。像我已經習慣台灣譯名的人,看到這些名字,反而造成閱讀上的障礙。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砥柱銘


(北京保利2010年春拍拍品,黃庭堅,《砥柱銘》局部)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自之前找到英語世界揶揄外人英文的「Engrish」之後,我終於找到讓中國人(甚至整個漢語圈)掩嘴偷笑的集錦網頁了:一知半解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買了一本潘文國寫的《危機下的中文》。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 Feb 04 Wed 2009 19:49
  • 寫字

最近重拾毛筆,不復昔日之慣常練字,習性漸出,也開始出現一些改不掉的陳爛之法。然使用文房四寶,倒是一逕愈發挑剔。現我用筆愛用台北耕硯齋之筆,此處筆多為大陸所製,有些寫起來相當順手,價錢亦實惠。紙則不拘,一般寫慣以台中正大所賣的練習紙,不過最近發現寫字不盡然皆需用生紙,若是用不吸墨的紙,恐怕會更近似古人。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Gigolo 男妓
Globetrotter 世界各地跑的大忙人。雖然台灣應該有這樣子的人,但似乎卻沒有相應的翻譯名稱。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