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v 08 Tue 2005 01:16
  • 買花


圖片來源:http://fishhu.netfirms.com/index_right.htm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城市的景色是什麼?

我看了林奕華的《情場如商場──班雅明做愛計畫》後,滿腹疑竇。我向來不愛哲人的語言,包括班雅明。這齣戲究竟提到了班雅明的什麼,我渾然不知。我只知道這是一個屬於城市的故事,講述著一群城市中男女的感情故事──隱藏在性愛語言背後的感情故事。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蘇軾,《寒食帖》局部。本圖片版權為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所有

今天(十月八日)氣溫驟降,兼帶細雨,但大體而言,還算是舒爽的天氣。日前經過台北之家的時候,恰巧看見《經過》,想著要來看,都忘記了。既然出門,又是下雨,擇日不如撞日,與其在百貨公司裡瞎混,看場電影,至少靜適得多。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香港迪士尼開幕了。

照理來說,台灣應該是第一個有迪士尼樂園的華人地區。拜台灣的官商勾結與短視近利所賜,如今這個舉世聞名的遊樂元拱手讓給香港,留在台灣的,是一個虧損累累、營運不善的水上樂園。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親愛的主耶穌,感謝祢垂聽孩子的禱告。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文的網路世界充斥著因智識的低落或粗心大意而造成的「字誤」,也不乏有志願者擔當起「文字糾察隊」的工作。但無論是去挑剔錯字、誤譯、還是根本不清楚正確用字的亂寫,我尚未看到有人斤斤計較在白話文的標點符號上──也許是無暇顧及──以致我看到Eats, Shoots & Leaves: the zero tolerance approach to punctuation*這本書時,一開始會有一點吹毛求疵的觀感。

畢竟在中文世界裡,標點符號是隨著白話文運動而向歐洲語言系統引進的舶來品。古典的文言文理論上是不用標點符號的,頂多是在分段的時候插入一個跟字一樣大小的圈圈。或許如此,我們對標點符號比較少有爭議,也比較不重視。但標點符號在英文(以本書為主)卻是自然演變而來,即便有權威的標準參考書提供大家依循的規範,例外仍俯拾皆是,還多的是重量級人物的著作。也難怪作者琳恩‧特魯斯(Lynne Truss)要為這不太起眼的標點符號特地寫下專書,要大家遵守標點符號的使用方式,並頗得英語文化圈的歡迎(若依中譯版封皮所言)。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自從國美館改建開放後,去了幾次,每次的觀感都不好。有人說我太過苛刻,但無論怎樣批評的言語,也只是限於口頭說說罷了。侷於這漫天網路的小小角落,發發牢騷,主事者依舊故我,就是嘴賤又何妨呢?

第一個不好,就是一映入眼簾的建築。國美館改建追逐時下建築設計的流行(或是已經過時的流行?),大批鋼架赤裸裸地在外面堆疊,原本的建築像是在跟鋼鐵怪獸打架一樣,一點也不協調。也許不協調是設計師的初衷,我不知道,但我以為這樣的建築設計是稱不上美的。以前的美術館呆板無華,像是巨大的棺郭橫臥在綠地中,但有它細緻用心的地方,跟四周環境也很和諧。改建後的美術館完全變了個模樣,張牙舞爪大大咧咧,施工粗糙得像是樣品屋,甚至因此挖掉了原本植在美術館旁邊極濃密壯碩的垂柳。

室外如此,室內又如何呢?以前的國美館最為人詬病的就是「大而無當」和「動線不明」,挑高的寬闊空間幾乎毫無作用,展覽室相較之下顯得狹小而分散。國美館改建的時候,也是希望空間能有效利用,動線能明朗,然而改裝後的美術館其實毫無改善問題,只不過多隔出了一些空間作餐廳、咖啡館和紀念品專賣店,行走的動線多出了類似餐廳裝潢風格的設計,一點也沒有美術館簡潔沉穩的氣質。不過這讓我想到這幾年的政府所推行的許多公共建設,都不乏有如此傾向,像高雄的打狗領事館,在改成咖啡廳之後,幾乎快變成如新堀江一般的鬧市,商業行為混合著來遠眺夜景的遊客囂張地包圍高雄古蹟,彷彿要榨乾身為「全台第一洋樓」的最後一點價值。光點台北也挪出了大半空間作為商業行為之用,雖沒有高雄那麼離譜,可是看著一座古蹟,明明聲稱是市民的「共同記憶」,卻還得消費才能真正「擁有」,不知不覺地塑造出了另一個有別於以前政治禁錮下的「特權階級」。所謂的「古蹟保護」,好像也只是在賣弄復古情懷的商機。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有些事情,真是再怎麼也勉強不來。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寫上癮了!真糟糕啊。還好這篇故事並不具備任何可能的事實,如有雷同,真的是巧合喔!所以請大家忍耐我生疏的文筆。)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無米樂》,我終於看了《無米樂》!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