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我在逛書店時看到的書,毫無預期的情況下買的。近年因為雨傘運動的關係,台灣進了很多香港政治相關的書籍,也有很多台灣出版品會討論相關議題。所以像這樣一反常態,專從語言日常這種角度切入的「港人看台灣」,竟顯得非常罕見,而且這種觀點,帶有極大的溫情在其中,對我而言頗不可思議。從雨傘運動開始,香港人對台灣的觀感開始出現根本性的改變。以前香港人覺得台灣是自由受限、土里土氣的「鄉下」,雖然到台灣念書的香港人很多,也喜歡討論台灣的政治,但基本上對台灣沒什麼太大的好感。這種心態到十年前可能都還如此,雖然台灣已經民主化、台北的城市景觀也有很大的變化,但數十年的積習,很難一夕變化。

可是近幾年香港對台灣的觀感大幅轉變,翻轉之快,令我詫異。最根本的原因,自然是因為香港人直接面臨到中國政治上的強壓,他們終於意識到,沒有民意基礎的「自由法治」,很容易就遭到侵蝕。而且中國人大量進入香港,不僅使香港的「血統」出現變化,也使香港的物價愈來愈高,但生活水準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讓卡在中間的受薪族群生活愈來愈難過。這些背景都促使香港人對台灣投以更多善意的關注。

過去香港對台灣的理解,基本上等同於對國民黨的認識,覺得台灣就是國民黨,台灣政治就是國民黨的黨天下。但近幾年香港人政治覺醒,連帶也更深入台灣的政治生態,比如民進黨,比如台獨,這在過去都是很不被香港所理解、甚至是接受的。也因為如此,過去香港人習慣將台灣視為一個「講國語」的地方,但如今香港也意識到台灣人講台語、講客家話,甚至也開始意識到香港本身所缺乏的「原住民」的概念。《港式台派》切入的角度,即是從語言出發,討論台灣與香港之間的相異之處。即使我們早就知道台港兩地有用語上的差異,但這種事情反而是台灣人比較常提起,如今香港人開啟這種話題,這在過去簡直是難以想像。

相較於香港風起雲湧的政治運動,即便在疫情高漲的情況下仍未止歇,寫這種雲淡風輕的散文,不免帶有逃避心態。但這種心態,我似乎也可以理解,畢竟高強度的政治運動持續了這麼長的時間,就算香港人能堅持下去,也不免會倦怠。相較之下,台灣像是香港人可以短暫避秦的場所。在台灣,香港人可以自由的發表對政治的言論而不用擔心受怕,台灣的閒適氣氛可以緩解香港每日緊張的政治態度與日常生活。這或許才是《港式台派》裡瑣碎的語言比較背後,作者想要傳達出來的真義。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港式台派 吳心橋 劉亦修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