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人能對政治議論,實是好事,而能不仰望「阿爺」意,又更為難得。此次香港的民運,意外聽到很多香港藝人政治表態,也算是額外收穫。

相較之下,黃秋生似乎之前就很勇於表達政治意見。因為此次民運,有人翻出學民思潮在年初拍的短片,黃秋生暢談他對普選的看法。他的言論,乍聽言語犀利,內容卻顛三倒四,搞不清楚他的本心。正如他自己所說:「香港人本身對政治,對中國歷史各方面沒有深入透徹的了解,對政權的文化也不是很了解。」

他對參選權的認知,相當錯謬。大抵而言,參選人不需要取得什麼「共識」,「投票」本身不就是多數決嗎?既然都要投票了,何苦在投票之前就先取得共識呢?政黨推舉候選人,無非只是希望藉由政黨動員的力量讓贏面變大,但這並不代表只有政黨才能推出參選人。在臺灣,參選人需要滿足一些門檻,但只要達到這些門檻,不管是什麼人,都可以參選,就如黃秋生所說,如果他是台北市民,他也可以「選選玩玩」,國家不能夠阻止他。

我就舉今年台北市長選舉為例,新聞往往只報連勝文跟柯文哲,很偶爾會有馮光遠,我相信連台北人都以為台北市長只有三位候選人。然而實際上,台北市長候選人高達七位,除了前述三位外,還有陳汝斌、陳永昌、李宏信、趙衍慶。如果查閱維基百科,還會發現好些有趣的內容,比如趙衍慶,是隨著國民黨撤退來台的退伍軍人,在刻板分類上,他是屬於外省人的底層族群,但有趣的是,他的經歷中居然有一段是「中國共產黨第二野戰軍特工」。這樣的人,我想香港人大概會皺眉「怎麼夠格來參加台北市長選舉」,但在民主自由的國家,他不偷不搶,沒有被褫奪公權,憑什麼不能有參選的權利?而台灣的參選限制,跟英國比起來,還是門檻太高,就可知道台灣的立法者也不免有種多設限不讓隨便人都能參選的意圖。

「民主」一詞被用得太濫,就算有前後文,我們也很難真正體察說話的人是否真的了解民主。對我而言,唯一比較可行的方式,只有真正經歷過。我有一本笑蜀編的《歷史的先聲》,這本書在中國出版的那一年赫赫有名,因為裡面收錄了許多從抗戰到國共內戰期間中共喉舌報紙與中共高層暢言「民主」的文章,當年篇篇針對國民黨,六十年後,卻倒過來打到自己身上。歷史饒是如此弔詭,如今的中國人卻滿心覺得自己活在民主的社會當中。他們毫不了解,只看著這字眼,就胡亂詮釋,便自我感覺良好。

但即便經歷,我也不認為就真的懂了,台灣地方選舉六十餘年,直選總統也已經五次了,但不了解民主真諦的人,仍所在多有。香港的民運,我看到一股蓬勃的力量,而正如同雨傘革命延續之艱難,對民主的理解與反省,也需要用同樣的心情面對。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選舉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