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民主的認知很有問題,這或許說明中國人為什麼無法追求民主。
獨立媒體轉錄胡平的一篇《中共現時的行為邏輯是什麼?》可以說明此點。此文究竟是不是胡平所寫,我很懷疑,因為胡平在文中出現,是第三人稱,寫「我曾經與胡平討論」等語。我想這不是胡平文章,但可能反應了胡平的意見。
文中用六四的經驗去評估此次香港雨傘運動的終局,認為需要「退場機制」。何謂退場機制呢?他寫道:「學生方面應提出,一旦港府同意對話,學生方面則宣布撤離(或至少宣布暫時撤離),為對話營造良好氣氛;若港府在對話中缺少誠意,拒絕任何讓步,則不排除在必要時重新佔領。」
他還給出一個結論:「在和平佔中行動已經引起舉世關注,並使得港府方面(港府的背後是北京當局)同意對話的情勢下,抗爭者應該停止,至少是暫時停止這種不得已的違法方式,轉而採取其他正常方式繼續抗爭。」
這可以從兩方面討論。第一,這篇文章迄今不能理解,這次的雨傘運動已經沒有任何核心的團體可以控制,香港沒有團體可以代表這群人,包括發起罷課的學聯與忽然喊出佔中的「佔中三子」。更加沒有人可以組織這些群眾,要他們服膺某種妥協後的條件,跟政府討價還價。文中的「學生方面」不足以代表現在街頭的人群,他們沒有能力去撤離(或鼓動)這些人。「去中心化」是這場運動最獨特之處,使得特區政府完全不能使力,也使佔領民眾的走向不可預測。這可以說是首見,就是之前台灣佔領立法院,也有個核心的團體。如果連「去中心化」這件事情都不清楚,餘下只是廢話而已。
第二,抗爭為什麼需要「退場機制」?說穿了不過是因為抗爭支持不下去所想出的下台階。如今雨傘革命氣勢仍在,為什麼現在就要急急謀求「退場機制」?而且政府願意對話,不過是姿態,好歹也要知道對話後的結果是什麼才決定要不要結束。只是「答應對話」就結束,只是正中當權者下懷。什麼「重新佔領」,不過是笑話。當局一開始控制不住,由人佔領,難道他們會再任憑佔領人群聚集第二次嗎?會說這種謬論,不是usually naive,就是心懷不軌。
六四以悲劇收場,只能說是中共太過殘暴,對學生運動而言,沒有什麼成功或失敗。真正的失敗,是折騰了這麼久,卻沒有任何的改變,這才是真正的失敗。雨傘革命,迄今沒有「好」,除非特區政府開始退讓,根本沒有任何「見好就收」的時機。再說,這種佔領方式,香港到底損失了什麼?他們既沒有殺人放火、打家劫舍,就是幾條大路封了起來,大家少賺點錢。台灣景氣低迷這麼久了,我也認真思索,身處這樣高度開發的地區,一味的想賺錢,真的是我們做人唯一的目標嗎?賺了這麼多,買了房買了車,把錢留給小孩,然後呢?空氣吸不了,食物吃不得,關在公寓樓裡像監獄一樣,這就是我們汲汲營營的人生嗎?香港人能否在這段時間好好思考,除了「舞照跳,馬照跑」之外,是否還有其它的價值,值得香港人去追尋,比如民主?
面對這種謀求退場機制,動輒「見好就收」的說法,不啻是蠱惑之言論。若連「異議份子」都如此看待,顯然中國人真的被奴役得相當習慣,禁不起任何「自由」的嘗試。只有活在高壓,活在處處被管制的環境當中,他們才可以悠然自得。我不清楚香港人是否在追求這種社會,但看到網路上不斷更新的圖片與影片,我相信不是。真要見好就收,就要看到政府真的同意開放參選權,改革現在的民選機制,這才有「好」,才有「收」的可能。
- Oct 14 Tue 2014 21:55
「見好就收」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