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沒有看過杜汶澤主演的《低俗喜劇》,但近來香港一篇評論這部電影的文章頗引起香港一些評論人的不滿,竟使這電影從閒暇消遣變成殿堂討論的議題,相當奇妙。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20 Wed 2013 13:29
  • 志氣

今年春節許多台灣電影跟好萊塢大片競爭票房,我也不免俗去看了其中一部。我發現台灣電影新一代的「類型片」已經出現,春節檔期剛好就能看出來,一是強調本土色彩的電影,通常以閩南語為主,描寫低下階層,內容一定要有插科打諢,但要以感人溫馨為主要的軸線,而且時間設定常常會是在八十年代晚期到九十年代中期之間。這種片子大概是從「海角七號」開始建立,至「艋舺」時確立起風格,所以還會揉雜懷舊情緒、黑道文化、傳統藝能等等,務使電影中的「台灣味」可以發揮到極致。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尼賈德的《戰後歐洲六十年》(Postwar)終於出完最後的中譯本─1989到2005年。這個完全屬於現代的時間點,要做研究殊非易事,所以賈德在這部分似乎比較少有定論式的觀點,而且非常明顯忽略掉西歐主要國家的政經變化,尤其是英法兩國,大概是因為2005年的當下,大家仍非常熟悉英法等西歐主要國家發生了什麼事情,無須多費唇舌。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波呂克賽娜的犧牲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03 Sun 2013 22:45
  • 拿鐵

看香港人研究台灣翻譯,煞是有趣。我在這環境太久,沒什麼感覺,還是要有「局外人」來看,才能看出一些別樣的趣味。台灣特有的翻譯便是一例。這種感覺,就像台灣人在看香港的翻譯一樣,什麼「士多啤梨」、「三文魚」、「西多士」,宛如天書。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an 31 Thu 2013 00:48
  • 遺民

「遺民」在今日社會大概已經是個死語,但似乎還是很多人愛用這個詞彙。陳雲寫了一本「香港遺民論」,我在關渡美術館看了一檔展覽,名稱叫做「末日遺民」。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兩個故宮的離合」一書中,野嶋剛對故宮南院一事相當在意。故宮南院在不同執政黨、不同院長之間的變化,成為他書中的一個重點。顯然他很被前一個執政黨的說法給迷惑,以為南院的初衷是要建立國際級的亞洲藝術博物館,但明白台灣政治生態就知道,當年的故宮南院,根本是政策買票的結果。不論當年民進黨政府如何理解故宮,就算要在南部設立一座國家最高等級的博物館,也不應該是鄰近海邊鄉下的嘉義太保。南部那麼多主要城市都沒有像樣的博物館,為什麼偏偏要設置在荒郊野外?從一開始選址,故宮南院就注定他爛尾的命運。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憂國的拉斯普金」愈來愈有趣了,台灣中文版已經出了第三集。裡面很多金句,錄幾句如下: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