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國立博物館)

我發現這幾年出國的順序總是先去大陸,後去日本。去年底去了一趟上海,如今又去了一趟東京,而且目的相同──都是為了看展覽──時間也相同,彷彿是刻意為之。而且我對這兩座城市,其實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喜愛,但藝術資源豐富的地方,往往都是繁華都會,為了「趕集」,大都會也成了必經之地。

所以,拿上海比東京,就成了不得不然。打一踏上日本國土,我對這兩個地方的感受高下立判。一離開機艙走入浦東的空橋,最先感覺到的就是刺骨的寒風,可是同樣寒意甚濃的東京,我卻要到真的離開機場,才感受到明顯的溫度落差。在此之前,我一直覺得溫暖舒適。沒有先前經驗的比較,實在很難感受到這層體貼。

若論城市外觀,東京算不上是美麗的都會,再怎麼乾淨和一絲不苟,也無法掩蓋東京因為過度開發而支離破碎的地景,只有戰前規劃出的公園得以成為倖存的淨土。開往東京市區的鐵路沿線,高高低低的高架橋橫穿而過,民宅緊貼著鐵道,難以想像住在當中所要忍受的噪音。終點的上野車站由民營的地下鐵和JR交織而成,巨大的車站旁還有一條公路高架橋,行人只能透過天橋步道穿越而行,實在不甚舒適。相較之下,上海由政府主導規劃出來的都市景觀,也許不堪細究,但遠遠望去,一片儼然,跟美國那種機能導向的都市風格不相上下。

不過,要論生活機能,東京遠比上海方便得多,也乾淨得多。東京高架橋、地鐵、車站等處,多的是可以藏汙納垢的旮旯兒,但信步其中,很難看到什麼人工垃圾,頂多是落葉。上野車站一帶是所謂的舊城區,巷弄裡又有柏青哥、居酒屋等上班族聚會的場所,感覺是個龍蛇雜處之地,卻仍然相當乾淨。之前在上海我住老西門,風情雖好,但滿地垃圾,市場一帶還流著汙水,和不遠處光鮮亮麗的帷幕大樓格格不入,彷彿時空錯置。而且東京雖是極繁華的都市,但市區綠地總是鴉聲盈耳,我還屢屢看到有海鷗停在人行天橋,毫不怕人。上海則幾乎聽不到任何鳥聲,連幾隻麻雀也很難尋。



這次去東京的目的,是要去看東京國立博物館的王羲之特展,最大的噱頭便是發現號稱唐代摹本的「大報帖」,與七十年代發現,幾年前曾在上海拍賣的「妹至帖」並列展出。王羲之的書法雖千古盛名,但真跡早已不存,最接近原跡的摹本,即是唐代命人製作的鉤摹本,也就是用雙鉤填墨的方式作出副本,是古人可以做出最接近原作的方式。這種製作方式極為困難,過往只有宮廷才有,而留存至今也極少,到今日已與真跡無異,比如台北故宮的「快雪時晴帖」,以及這次到東京展出的普林斯頓大學藏品「行穰帖」。日本因在唐代時透過遣唐使帶回許多唐代皇室餽贈的物品,因此有許多中國本土早已不存的文物,仍完好留在日本。所以日本有中國已無的王羲之鉤摹本,如皇室收藏的「喪亂帖」、「頻有哀禍帖」,都是早不見於中國的珍貴遺存。日本再有中國所無的王羲之摹本,也是很能理解的。

日本特展索價甚昂,像此次特展要1500日圓,雖是行情,也很可觀。不過此展除了王羲之之外,還有智永、黃庭堅、米芾、趙孟頫、祝允明、王鐸等大家之作,雖然愈到近代,愈有點充數之感,但有感他們努力充實展覽,其情可嘉。而且日本舉辦展覽,不僅在作品上用心,但凡宣傳、衍生商品、社會教育,乃至於台灣現在喊得正響的「文創」,他們的手法也比台灣一般辦展覽來得認真高明。比如此次在展覽東京博物館展出館藏一卷明代宗室所製作的圖像化的蘭亭修稧,他們把其作成動畫,相當別緻。當然,類似的事情台北故宮也做,做成動畫、短片,開發衍生商品、賣預售票等等,但兩者之間還是有高下之別,就我來看,中間的差異,背後的學術累積,自當關鍵。



台灣人大概都知道王羲之此人,可能還會知道他是「東床快婿」的主角,但有多少人去台北故宮看過「快雪時晴帖」呢?與我同行的友人可能囿於台灣人的美術素養,竟在去之前跟我說「怎麼辦,聽說王羲之展要排隊排很久」,彷彿很出他意料之外。我則覺得他大驚小怪,在日本,這樣等級的展覽本來就可以招徠許多人,而且日本的書法傳統,幾乎就是一個模仿王羲之的傳統(中國則不然,有學過書法的人可以想想,我們學書的入門,鮮少是王羲之),日本人對王羲之的狂熱,絕對不亞於我們。為了盡量爭取看展覽的品質,我們冒著凜冽寒風,提早一個小時去博物館前排隊──我們到時已經看到有人了。而在看完展覽出來之後,看到他們的人數太多,還要分流管制,非常讚嘆──這當中可沒有什麼大陸觀光團,絕大多數都是日本人。我們對西方的特展也會有類似的熱情,但只要是中國美術史的範圍,似乎便淡薄許多。這種落差,似乎也不是好好宣傳就能補回來的。

但此次看展,倒意外碰到台灣人,也是專程來看展覽的。聽他口氣,像是很常來日本看展,雖然不通日語,也對日本不熟識,卻來了好多趟,非常有心。但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而且像我碰到的台灣人,似乎有點不求甚解。同時間東京博物館還有個「圓空展」,他也興致勃勃要買票,卻連日文「圓」的簡體字「円」都念不出來。我不禁猜測,他可能以看特展為職志,卻不求甚解,像是在收集印花一樣。看展如此,似乎也沒什麼意思了。
arrow
arrow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