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的人很多,相關書籍也很多,不久前香港中文大學還特地編了一套十冊的皇皇巨著,企圖甚雄。但王丹寫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我認為有兩個特殊的價值:一是他以中國人身分,在無中共官方干預的情況寫中共建政後的歷史,相當少有。二是對於六四天安門事件,他能以自己的親身經驗去寫這段歷史,意義非凡。僅這兩點,這本著作即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但王丹此書,囿於僅是從課堂講義加以擴充而成,難免掛一漏萬,而且書中時間點只到一九八九年。他雖在序中云「...一九八九年以後的歷史發展,因為很多還在不斷的演變過程中,還無法進行整體呈現,因此就難免暫時擱置不表。」(頁iii)不過實際理由為何,相信經歷過一九八九年的人大概都了然於心。

大體而言,王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仍以事件描述中共歷史的發展。但對中共兩位核心人物:毛澤東和鄧小平,王丹的看法或與一般觀點有所出入。王丹認為毛澤東在建國後所發起一連串運動,在他心中其實盤算已久,只是在等待適當的時機,特別是過去談論從「雙百」到「反右」其間毛澤東心態的轉變。有論者認為這是毛澤東無法招架才轉變態度,但王丹認為這早就在毛澤東的計畫當中,確實是他的「陽謀」。而他的目的,就是為了要一再打擊政敵,鞏固他在中國的絕對權威。

至於鄧小平,王丹不停強調他「擁護獨裁」的一面。先是他曾主持反右,復在文革中向毛澤東輸誠以求身免,最後當然是六四天安門事件所扮演的角色。鄧小平雖然開放市場經濟進入中國,讓中國的經濟有所發展,但也因為他的緣故,一九八十年代中國的民主化改革戛然而止,所謂「改革開放」,其實只限於經濟發展,政治根本沒有「改革」,遑論「開放」。我雖然懷疑王丹可能帶有主觀的好惡,但若他的觀點來看一九九零年以後的中國,似乎也沒有太大出入。

我發現一九八十年代,對海峽兩岸,都是非常關鍵的時期。兩個專制政權,在這十年間走向不同的政治發展,從此兩邊愈來愈遠。在看王丹的書時,我很驚訝,一九八十年代初期,大陸看似一度比台灣還要自由。當時鄧小平借「民主」之名鞏固大權,「平反」和「西單民主牆」使民間開始有著與文革時期迥異的社會氛圍,胡耀邦及趙紫陽的民主化認知更有共產黨會脫胎換骨的想像。我想到一九八三年曾「叛逃」的侯建德,當時台灣經濟繁榮,但自美麗島事件以來,蔣氏政權獨裁專政似乎到了頂點,對一個年輕的民歌創作人而言,對岸政治鬆動的氣息,可能更吸引他。不過一九八八年,台灣解嚴,一九八九年,北京發生天安門事件,關鍵的十年間,台灣和大陸的政治發展出現「黃金交叉」,我不禁想,如果當年中共真的實行黨內民主,實現中央選舉、保障言論自由,台灣如今還能夠用民主自由強調海峽兩岸的區別嗎?也許我們早就統一了也未可知。
arrow
arrow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