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有關 佛像解说 的事情

台灣從事佛教藝術研究者不乏其人,也頗有成果。但台灣的佛教藝術僅限於東亞地區的研究,或是更狹隘的中國佛教研究。東南亞地區的佛教藝術,乃至於佛教發源地─印度的佛教藝術,在台從事專門研究者並不多。也因此,吳黎熙 (Helmut Uhlig) 的《佛像解說》(Das Bild des Buddha) 在華文的佛教研究書籍中實在可以說是相當罕見。因為他所切入的角度,是北印度→南印度→斯里蘭卡→東南亞的路線,以及另一個同樣也是台灣人少有人研究從印度東北方至尼泊爾、不丹、西藏的藝術傳播路線。

此書有德國著名的漢學家顧彬作序,不過他寫的內容並無助於我們對作者的認識,遑論作者在學術上的貢獻,頂多知道他確實相當著名。這可能跟所在領域不同有關,我們頂多很牽強的將作者對西藏佛教的認識納入「中國學」的一部分 (但事實上遠不是如此),卻無助於認識作者對佛教美術的貢獻。又囿於台灣對巨大的佛教藝術圖像素來認識不足,所以此人著作在台灣亦相當少見,連台大圖書館這樣國內首屈一指的學術圖書館,也只有我手上的這本。不過這也可能是因為他的書多半由德文寫成,台灣的美術史則是前承美國,很少有歐洲國家的美術史論著,與此或有關係。

此書內容頗豐,不過若以佛教藝術論,應該是較為淺易,這也有可能是因為歐洲人大多對佛教義理隔閡難解,所以一定要用比較通俗的方式敘述。而且此書圖片清晰,並附有原書參考書目,很可資為學術之用,頗為可貴。唯此書翻譯有著中國人一貫的習性,雖然翻譯的相當用心 (裡面凡是梵文,皆盡可能以古籍俗成的譯法轉譯之,並有少量譯註),卻避不了中國人原有的貧乏文詞和西化的文法結構,頗為可惜。這固是非戰之罪,但確實可映證當代中文之衰頹。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吳黎熙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