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寫了一篇北京奧運的文章,總覺得意猶未盡。心裡想寫的很多,無奈太零碎拼不起來,相關的資訊知道的太少,要寫也不踏實。
隔著海峽看對岸,像罩了幾層紗,看不是很清晰,也不全面,反之亦然。既是朦朦朧朧,說什麼多少都有幾分錯誤。可是重點不在於正確是幾分,錯誤是幾分,而是這麼多討論中國的文字,到底有多大的比重,可以讓中國產生一種由下而上的改變。像我這種「外人」說的話,在對岸的民眾心中,可以產生多大的漣漪?
北京開幕式,我看到一個國家,是怎樣急切地想把所有它覺得值得驕傲的東西,儘可能毫無遺漏展現出來。讓全世界都看到。不知道有沒有人會納悶,運動跟造紙有什麼關係,跟山水畫有什麼關係,跟中國其他三大發明又有什麼關係。中國真的宛如我前文所言,奧運的本質,或者說現代運動追求的價值是什麼,他們並不在乎,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展示中國的機會。中國要讓全世界看到他的強盛,看到他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看到他重拾的民族自信。
所以,即便為了奧運,工廠強制停工,汽車限制入城,商店被迫休息,所有的大眾運輸都有重重的檢查,這仍無損他們看待奧運的心情。所有的要求,包括鎮壓,都是合理應當的,因為他們阻礙了奧運「和平」進行,那些搞破壞、不合作的人,才是真正讓奧運蒙羞的元兇。可惜天災是不能預料的,否則大陸的民眾也一定會責怪天災「妨礙奧運舉辦」。
其實這種觀念再普遍不過,受夠動亂日子的中國人,求穩定遠比求自由來得重要許多。台灣何嘗不是如此呢?前幾年大規模上街頭遊行的時候,我最常聽到的批評就是「又要來亂了」、「台灣都被搞得亂烘烘」、「都是他們在帶頭作亂」。這種語氣,從當初的國民黨對黨外,到民進黨執政對國民黨在野,都沒有改變。而且中國人又好面子,可以辦奧運,正是難得的機會,朝朝暮暮想的就是這一刻,怎麼可以砸了自己的鍋呢。只是這個「面子」,各人看的點不一樣,歐美看的是人權、是自由度、是廣納百川的大度,中國則看說話得不得體、笑容夠不夠多、是不是一副「河清海晏,天下太平」的景象,什麼吵吵鬧鬧的事情,那都是「唱衰」,不可以出現的。
奧運比賽也一樣。體育既然作為國力的象徵,獎牌數量幾乎與國家強盛的程度劃上等號,又是在自家的地方比,美好的桂冠遂變得沉重無比。運動員固然是在追求顛峰,但過多額外的附加意義,讓奧運會亦成為算計中的一部分。中國素來是榜上有名的「運動大國」,當然不可能自外於這個遊戲規則,甚至更加執迷其中。
奧運會成就了一個國族的想像,讓他們抱持這個幻想,相信自己是榮耀的一部分,相信自己即便一天只賺一元工資、三餐不繼、沒有落腳處,國家的榮光還是可以讓他有著光明的未來。也許在某種程度上,讓中國人找回失去已久的自信心,對整個國際社會有正面的助益。但奧運畢竟只是一場運動會,縱然北京因此可以改頭換面,人民因此走路有風,但中國所面臨的問題,無論是對台灣、西藏、新疆等地的處理,民主政治改革,經濟發展不均的貧富差距,日益惡化的自然環境,都不是一場運動會就能解決。很可惜,原本歐美各國打著如意算盤,希望中國能否基於「國際觀感」的情況下,開始進行體制內的改革。但顯然這並非中國顧慮的所在,或許中南海此時才會很現實的算著:怎麼樣也不過只是一場運動會,何必為了運動會來危害自己的權力呢。
- Aug 15 Fri 2008 01:17
奧運雜談又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