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國畫學研究會的主要成因

中國畫學研究會的成立得到當時政界、文化界一些有力者的支持,支持最力的是當時的大總統徐世昌。

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號菊人,又號弢齋,天津人。光緒進士,清末協助袁世凱創辦北洋軍,曾任東三省總督、郵傳部尚書、內閣協理大臣等職。1914年當過袁世凱政府的國務卿。為洪憲時期「嵩山四友」之一。1918-1922年為段祺瑞的安福系國會選為大總統,1939年病死於天津。

徐世昌號稱「文治派」總統,在他上任之初,曾下令對南方革命軍停戰,在文化政策上也比較寬鬆,提供了有利於新文化運動發展的社會環境。但也曾為五四愛國運動的聲威所震動,下令逮捕學生。他對中國畫學研究會的成立給予過大力支持,1926年由中日雙方成立的東方畫學協會,他被推為中方會長,但時勢變化,未能有什麼作為。

徐世昌在詩詞書畫方面有較高的修養,作品署名水竹邨人。1962年天津市藝術館舉辦的「天津書畫三百年展覽」曾展出他的「松巖疊嶂圖」。

中國畫學研究會的主要發起人和領導人是金城和周肇祥。

金城(1878-1926),又名紹城,字鞏伯,一字拱北,號北樓,又號藕湖、藕湖漁隱。生於浙江吳興的官宦富商之家。少年時期經常借臨當地士紳之家的書畫收藏,山水花鳥無一不能,兼工篆刻,旁及古文辭。後來留學英國鏗司大學學習法律,學成後,1905年任上海會審公廨襄讞委員,不久改官北京。1917年奉命赴美國參加第八次萬國監獄協會活動並赴歐洲各國考察。在留學和赴歐考察各國法制時,撰寫並編譯多種有關國外司法、監獄等方面的著作,同時留心考察海外美術博物館建設和文物古蹟。民國以後,曾任內務部僉事等職。

金城與上海、北京書畫家有密切交往,曾參與創立上海豫園書畫善會,也曾在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發表演講。他積極推動了古物陳列所的建立,1920年與陳師曾、周肇祥等發起成立中國畫學研究會,親自指導教學活動。

金城具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廣博見聞,又曾長時間從事過對古代繪畫的臨摹,掌握了豐富的技法,畫路很寬。他自稱「余致力藝術三十餘年,自謂於花鳥一門少有心得,山水次之,人物又次之。」在動物畫方面也很有成就,他認為文人畫雖雅而難工,畫史之畫雖工而近俗,理想的境界應該是「補偏求全,有士氣而兼具作家之工,規矩法度無一不備,淡遠清逸,情景顯豁。」(1)這段話很能夠概括金城自己的繪畫特色,金城創作勤奮,留下的作品有二三百幅,但由於身後家人大量收購他的畫作,後還星散,影響了後人對他藝術成就的全面認識與評價。

金城以自己作品的示範和熱心指導,並以兼容並包精神推動著中國畫學研究會的活動:「回溯當年北樓先生創立畫學會具有一種保存國粹、提倡東方美術之熱心,融合南北兩派,並無中外界限,凡夙於此道而有志研究者,靡不兼收並蓄作我觀摩之助。」(2)「一時風聲所播,興起者甚眾,雖粗細不同,青絳各異,派別分歧,不無門戶之見,然咸之注重於繪事則一也。」(3)

金城也熱心推動中日繪畫交流,吳心穀《歷代畫史彙傳補編》稱他「日本人書畫之好尚,因君之指導,一變其宗旨。」1926年金城逝世後,日本政府褒贈勳三等瑞寶章。(4)

周肇祥(1880-1954),字嵩靈,號養庵,別號退翁,浙江紹興人,清末舉人,曾肄業於京師大學堂,卒業於法政學堂,長期從政,民國以後擔任過眾多官職:四川補用道,奉天警務局總辦、奉天勸業道、葫蘆島商埠督辦、署理鹽運使、警務局督辦兼屯墾局長、湖南民政廳長代理省長、臨時參議院參議、清史館提調。後期主要從事文化教育工作,除擔任中國畫學研究會會長外,1926年至1928年擔任古物陳列所所長、團城國學館副館長。1929年前後,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中國畫系主任教授。1932年,曾因帶頭反對故宮古物南遷一度被捕。日本佔領北平期間,當過第一屆維持會會長。

周肇祥雖有很長的從政歷史,但主要是一位書畫家、文史專家,工詩、古文辭,精於鑑別。在繪畫方面長於寫意山水、花卉,著有《東遊日記》、《琉璃廠雜記》、《補正宋四家墨刻簿》、《山遊訪碑目》等多種,還有不少著作未刊發。(5)

在中國畫學研究會肇建之初,擔任評議(教授),指導創作教學的除金、周二人外,還有陳師曾、賀履之、陳漢第、陳半丁、陶瑢、蕭愻等人。

陳師曾(1876-1923),字衡恪(案:此處有錯,應是名),號朽道人、槐堂等,江西義寧人。詩人陳散原(三立)之子。1903-1909年留學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博物科。歸國後,在南通、長沙等地任教,結識吳昌碩,受其影響,因名畫室為「染倉室」。1913年應聘到北京任教育部編纂,並任教於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擅長山水、花卉、人物,並工篆刻。評者認為他的藝術風格「出奇造意,矯柔為剛,視若怪醜,神理自媚」。(6) 譯著有《中國文人畫之研究》、《中國繪畫史》、《染倉室印存》、《槐堂詩鈔》等。在當時是北方畫界領袖人物之一。

賀履之(1860-1938),名良樸,號簣公,湖北蒲圻人,清季舉人,擅長山水、花卉,工古文詩詞,曾任教於北京美專等校。

陳漢第(1874-1949),字仲恕,號伏廬,杭州人,清季翰林,民國後曾任國務院秘書長、清史館編纂。擅山水、花卉,尤善寫松竹,筆墨生動而法度嚴謹,富藏印,有《伏廬印存》。

湯定之(1878-1948),名滌,號樂孫、雙于道人、太平湖客。江蘇武進人,為清代畫家湯貽汾(1778-1853)之曾孫。1915年到北京,曾任教於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工畫山水、花卉,稟承家學又受明代李流芳畫風影響。久居北京,晚年寓上海。

陶瑢(1869-1925),字寶如,江蘇武進人,擅長花鳥寫生,為時所重。

陳半丁(1876-1969),名年,號靜山,浙江紹興人,早年當過學徒,十九歲到上海,結識任伯年、吳昌碩等,拜吳昌碩為師,詩、書、畫、印受吳昌碩影響,1908年到北京。工於山水、花卉,尤長於畫牡丹。山水受石濤畫風影響,畫風奇肆勁建。曾任北平藝專教授。新中國成立後,任民族美術研究所研究員、北京中國畫研究會會長、北京畫院副會長。

蕭謙中(1883-1944),名愻,號龍樵,安徽懷寧人。早年隨姜筠、陳昔凡學習畫黃翬山水,後漫遊巴蜀、東北,思力並進。中年到北京,畫風變為蒼鬱沉雄,晚年喜作青綠山水,與蕭俊賢齊名,並稱「二蕭」,曾任北平藝專教授。

蕭俊賢(1865-1949),亦曾擔任中國畫學研究會評議。字厔泉,號鐵夫、天合逸人,湖南衡陽人。早年曾任教於南京兩江師範學堂圖畫手工科,民國以後寓居北京,任教於北平藝專等校。山水從四王入手,後轉學石谿石濤,上溯宋元,畫風樸茂深秀,喜用乾筆皴染。三十年代後遷居上海鬻畫為生。

徐宗浩(1880-1957),字養吾,號石雪,江蘇武進人。擅畫山水、花鳥,尤長於蘭竹。久居北京,富於收藏,著有《石雪齋詩集》、《竹譜》等。

中國畫學研究會的導師們大都是南方人,其中來自浙江和江蘇武進(今常州)的居多。他們的創作雖然風格不一,但總體上是傾向於維護傳統,上追宋元,下逮明清,而與海上畫派、嶺南畫派表現了不同的藝術取向,由此而形成早期北方畫派的地域特色。

中國畫研究會後期的主要成員,據1947年出版之《中國美術年鑑》:
會長:周肇祥
副會長:陳半丁、徐宗浩
評議:陳漢第、胡佩衡、溥沂、張大千、黃賓虹、馬晉、吳鏡汀、李上達、管平、李瑞玲、于非闇、汪慎生、秦仲文、孫頌昭(女)、趙夢朱、徐燕蓀、張啟宗、王雪濤、劉凌滄、周德明、吳光宇、周仁、徐聰祐(女)等。

(1)金城《畫學講義》。
(2)澄湖《湖社元旦祝詞》,《湖社月刊》1-10冊,第118頁。
(3)余鑄雲《畫法擬注》,《湖社月刊》1-10冊,第29頁。
(4)金城生平參看:
《金拱北先生事略》,《湖社半月刊》第一期,1927年。
雲雪梅《新舊冶鎔 固步不封─金城初論》(未刊稿)
(5)史樹青《琉璃廠雜記(周肇祥著)序》北京燕京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
(6)《陳師曾墓誌銘》,見《湖社月刊》第11-20冊第312頁。
arrow
arrow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