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國畫學研會成立緣起與東方繪畫協會

中國畫學研究會1920年五月廿九日在北京東城南池子石達子廟歐美同學會正式成立。發起人為當時北京地區畫界領袖人物金城、周肇祥、陳師曾等人。中國畫學研究會的成立得到了大總統徐世昌的支持。金城、周肇祥先後擔任研究會的會長。

研就會提出的鮮明宗旨是:「精研古法,博采新知」。後來,周肇祥將這一宗旨進一步解釋為「先求根本之穩固,然後發展其本能,對於浪漫傖野之習,深拒而嚴絕之,以保國畫固有之精神。」(1)

中國畫學研究會的活動,一是教授學員,推動中國畫創作;二是組織中日兩國繪畫聯展,自1920年至1926年,分別在中國和日本舉辦過四次中日繪畫展覽會。

中日繪畫聯展的活動有著複雜的背景,甚至是中國畫學研究會組織的起因之一。

燃犀《東方繪畫協會原始客述》一文中談到中國畫學研究會組織的經過:

「民國七八年間,我國總統顧問板西利八郎氏屢欲介紹日本畫家來華開會,與周肇祥、金紹城、顏世濤等談過多次,只因我國畫家散漫無團體,而又不宜終拒,周金二人遂與同志組織中國畫學研究會,一面聯合畫家,一面訓練人材。」(2)

日本畫家渡邊晨畝在悼念金城的文章中回顧這段往事,可以作為前文的參照:

「爰於民國九年,廣集同志,並承徐大總統之贊助,創設中國畫學研究會,與周氏同就會長之任。在政變多端、民心搖動之漩渦中,毅然謀美術之發展,對吾人曩習所提議中日藝術提攜,極為贊成。因商及日本國同志,協同研究東洋美術,窮其蘊奧,藉以發揚神妙精華,雖值民國八年以來,排日思想澎湃之際,進行諸多困難,中以不撓不屈,竟能於十年十一月,在北京歐美同學會開第一次聯合會畫展覽。」(3)

渡邊晨畝文中所說「民國八年以來排日思想澎湃」指的是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這段話反映了中國畫學研究會成立時期和進行中日兩國畫家聯合畫展之時,所處的複雜歷史環境。

由於有徐世昌等政界人物的支持,周肇祥、金城等也棲身政界,而使得研究會的組織很自然地染上一定程度的政治色彩,其活動的時間,又適逢「五四」愛國運動之後不久,也就不免具有政治上的敏感性,顯得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些不大協調。

但據研究者考證,中日畫家交流實發端於民間活動,最初是日本畫家渡邊晨畝所提出的,得到中國畫家的響應。其時間在中國畫學研究會成立前兩年,即1918年底。(4)

就當時兩國繪畫界的處境而言,開展兩國繪畫界的交流與合作,也反映了當時的現實需要。

從中國方面來說,五四運動前後,傳統的中國畫正處於發展的轉折點上,自從十九世紀後期以來,西洋美術在中國的傳播,動搖了中國畫一統天下的地位,傳統創作模式與變化了的生活環境、審美需要不相適應,認為中國畫已式微,要求改革的呼聲日高。1915年古物陳列所向社會開放,人們從宮廷舊藏中見到了古代繪畫面貌的豐富多樣和技藝的高度,突破了文人畫視野,看到了中國繪畫發展的新契機。另一方面,日本自1868年明治維新以來,借鑑西方經驗,從植產興業的需要出發,興辦博物館,建美術院,辦全國性美術展覽,成為美術事業發展的強大支撐。而新日本畫在解決立足本土、借鑒外來、創造新的藝術面貌方面的經驗,對中國畫也有直接參照意義。在十九、二十世紀之交,何香凝、高劍父、姚華、陳師曾、李叔同等接踵赴日學習美術,中國畫學研究會「精研古法,博采新知」的宗旨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提出來的。

在日本畫界,有富岡鐵齋這樣的泰斗和美術史家大村西崖等人,對中國文化和繪畫藝術有很深的理解和感情,積極推動中日兩國的藝術交流。而當時日本畫界存在新派與舊派的對立、潮流的更迭。新日本畫的主流畫派橫山大觀等人的創作實踐也常遇到阻難,需要獲得認同和支持,他們需要從四中國畫界的聯合與互補中,加強與西方藝術潮流相抗衡的信心和力量,所以很多日本代表性的畫家都積極參與了中日聯合畫會的活動。中國代表性畫家吳昌碩、齊白石等人作品在日本展出和宣傳介紹,對日本畫界曾產生深遠影響,有很多崇拜者和研究者。

中國畫學研究會前期(1920-1926),研究會為主,聯絡南北方畫家,與日本畫家聯合舉辦過四次中日聯合畫展:

第一次:1920年十一月在北京東城南池子歐美同學會舉行,中國南北方重要畫家大多參展。日方參加展出的有山田敬中、勝田焦琴、中村岳陵、渡邊晨畝、荒木十畝等。

在北京展覽結束後,移天津河北公園商業會議所繼續展出。

第二次:1922年五月,在日本東京府廳商工獎勵館舉行。

中國畫家金城、吳鏡汀、陳師曾攜京滬畫家作品四百餘幅赴日參展。

第三次:1924年四至五月,在北京、上海兩地舉行,得到日本外務省對華文化事業部(5)支援,參展畫家範圍擴大。渡邊晨畝、荒木十畝、小室翠雲等十二名畫家來華訪問。

中國參展畫家百人,作品250幅。

日本參展畫家五十人,參展作品兩百餘幅。

第四次:1926年六月,在日本東京府美術館展出後,七月移往大阪市公會堂展出,規模特別盛大。

中國參展作品數百幅。

日本方面:川合玉堂、橫山大觀、小室翠雲、荒木十畝、竹內栖鳳、堂本印象等帝國美術院畫家皆有作品參展。

中國方面,金城、周肇祥、金開藩、錢瘦鐵等畫家傅日參加展覽活動,並與日本政界、畫界進行了廣泛的聯誼活動。周肇祥《東遊日記》(刊於《藝林月刊》)詳記了這次活動的全過程。

這幾次展覽都是南、北畫家共同參加的。第四次交流活動,訪日畫家原定請南方畫家龐萊臣、吳湖帆參加,未果。其時,日本畫家建議成立一個永久性的機構──東方繪畫協會。經過反覆磋商,制定簡章,議定雙方各置正副會長、幹事,一切平等,會員分正式會員與特別會員兩種。具體任務為:1. 舉辦繪畫展覽;2. 兩國藝術往來與考察;3. 其他有關東方惠化研究,發表之事。經費由日本退還的庚子賠款內提撥。

聯合組織的名稱正式確定為東方繪畫協會。

東方繪畫協會中國會長為徐世昌,副會長汪大燮、熊西齡(原推定吳昌碩,吳固辭,改推熊西齡),幹事為周肇祥、顏世清、陳漢第、陳半丁、凌文淵、江庸、金紹堂(金城之二弟),會址設於北京宣武門內溫家街甲一號。

日本方面會長為內大臣牧野伸顯伯爵。事務所設於東京美術學校文庫內。

協會成立後不久,發生了1928年日本侵占濟南,屠殺中國軍民的「濟南慘案」,進一步惡化兩國文化交往的客觀環境,東方繪畫協會名存實亡。

在此之後,湖社另以東方畫會名義與日本繪畫界進行了一些交流活動,在二三十年代之交,曾在日本舉辦過中日兩國收藏家提供藏品的唐宋元明繪畫展覽,後來又在上海、大連舉行過聯合繪畫展覽。

(1)鏡汀《中國畫學研究會第六次成績展覽會》,見《藝林旬刊》第34期,1928年11月。
(2)燃犀《東方繪畫協會原始客述》,《藝林旬刊》第61期,1929年8月31日。
(3)渡邊晨畝《湖社半月刊出版感言兼以悼慰主唱中日藝術提攜者亡友金拱北先生》,見《湖社半月刊》第一期,1927年。文中提到的顏世清(1873-1928),自韻伯,廣東連平人,在政界多年,而熱心提倡文化,為北京早年收藏家,擅畫山水。
(4)(日)吉田千鶴子《大村西崖與中國──以他晚年的五次訪華為中心》一文,據日本外務省外交資料館所藏文件:《聯合展覽會舉行的動機》、《展覽會關係雜件》、《關於日中繪畫展覽會擴張計劃──汪公使和出淵次宮官會談要領》、《東方繪畫協會關係一件》等資料,紀錄中日繪畫展覽會的緣起:
「這種展覽的發端原來僅僅是個別畫家的交流,即渡邊晨畝與北京畫家群體的相遇。晨畝是荒木寬畝門下的花鳥畫家,別號曉湖,長期旅居北京。1918年12月,北京畫壇領袖金紹城、顏世清出面召集北京畫家為他舉行招待會,席間決定由日中畫家聯合舉辦展覽會。
於是,他在1919年春歸國,與同門荒木十畝相談,為在北京舉辦日中繪畫展制定了具體的計劃。3月,兩人發表倡議書,同時遊說日本帝國美術院重鎮,得到正木直彥、小崛口音、川合玉堂、小室翠雲、竹內栖鳳、山元春舉等名流的贊成,接著,再以他們為發起人,以德川賴倉等名流二十餘人為贊助員廣泛徵集作品,到9月徵得兩百幅,但在中國,繼同年的五四運動後,民眾反日情緒高漲,直至1920年秋舉行這種展覽才成功。」(見《南京藝術學院學報》1997年第1期)
(5)日本外務省對華文化事業部是在原對支文化事務局基礎上成立的。成立於大正十三年(1924),1926年文化事業部部長為岡部長景。
arrow
arrow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