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缺失,留下隱患

面對規模如此龐大和高強度的維修工程,如何組織起廉潔、高效的工程管理機制是另一個廣受關注的難題。

做為地方的主管雇員,周放平坦言壓力很大:「工程質量的壓力:出現質量問題怎麼辦?進度的壓力:完不成怎麼辦?還有安全的壓力,這麼多錢,大家都在盯著,都想吃這塊肉,有人經不起誘惑,也很有可能。」

徐元明盤點了一下,從工程建設的管理到資金的使用管理再到日常修護的管理等等確實存在不少問題。

例如,中央的錢到位了,地方的錢還有缺口。結果大毛病解決了,但還留著尾巴。在《中國經濟週刊》的調查中發現,在較早期啟動的除險加固項目中,由於配套資金不足,很多水庫加固留下「半拉子」工程,即使這樣也通過了竣工驗收,因此留下了另一種方式的安全隱患。

管理資金被挪用侵占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還有建設管理不規範的問題。原則上要求要嚴格實施三制,即建設堅理制、招標投標制、項目法人制,但這些制度到了基層,不規範執行的不在少數。

此外,施工力量不足,趕工程進度,對質量也會造成影響,甚至形成「修了白修」的「豆腐渣工程」。

以2007年發生潰壩的甘肅省高台縣小海子水庫為例,2001年被水利部列為西部專項資金病險水庫處理項目,加固工程於2004年完工,並被評定為「優質工程」。加固後不到三年又發生潰壩,致下游5400畝耕地被淹、損毀,迫使下游四個村1700人緊急撤離;所幸沒有發生人員傷亡。

2008年初,溫家寶總理要求國家審計署對水庫除險加固規劃項目進行專項審計。「派了四百多人,在18個省,幹了三個多月,審計病險水庫的項目。」

在2009年6月國家審計署公佈的554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審計報告中,168座仍然存在質量缺陷,違規招投標、轉分包、無資質承包問題比較突出,5658萬元建設資金被侵占,1億5311萬元建設資金被出借或挪用,119座水庫建設單位管理費用支出超概算47%,超過財政部規定標準的94%。

「這是我們在管理以及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我們也有一系列的措施來整改。」徐元明對《中國經濟週刊》說,例如,水利部系統內,每年春季要進行檢查,秋季要進行彙總,之後打分,在全國排名公告。再例如,水利部還設有稽查辦,專門把病險水庫列為重點,逐個項目進行抽檢、稽查,發現問題就報告。

「水利部領到分別負責一些省份,經常去檢查、調研、發現問題進行解決,遇到困難進行協調,哪個省份進度不夠,或者政府不太重視,資金不到位,就給省級領導寫信、提要求、督促。」徐元明說。

缺乏維護,又生新險

除險加固之後,日常管理如何形成良性機制,避免再次失修出險?

一個水庫成為病險水庫有多種原因,如建設標準不高、經長期運行老化失修等,但平時管理不規範也是重要原因。「小毛病」管護水平不高,發現問題沒有及時處理。時間久了,難免形成「小洞不補,大洞受苦」的現象。

相當大一部分水庫,恰恰缺乏正常的維修管護。

「小型水庫大約僅有20%有管理機構,大部份都沒有專管機構,一般是鄉鎮或村組在管,實際上也等於沒人管理,日常的維修養護經費則是幾乎沒有。」根據湖北省水利廳水庫堤防處袁俊光處長的介紹,湖北省每年大約有900萬用於大中型水庫的維修養護,小型水庫原來並不納入此範圍內,但因為暴露的問題比較多,該筆費用也被用來為小型水庫「應急」。

「但解決不了大問題,甚至也不能維持正常的維修養護。」袁俊光希望,在小型水庫除險加固以後,能建立一個兩三人的機構,由財政發工資,對水庫進行管護,「如果可以做到這一步,水庫的安全管理可以進一步。」

從現狀來看,這個願望顯然有些奢侈。

而根據水利工程管理規定,如果這個水利工程承擔的是公益性功能,如防洪,那麼他的管理人員的基本支出和公益性工程的維修養護要納入財政,這是公共財政的要求。

「但很多地方根本就沒有納入財政,或是額度很低,沒有足額到位。」徐元明很擔心,雖然這次國家花了那麼多錢,集中了國家的力量對幾乎全部的病險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但如果後續的管護長期不到位,沒有形成良性的運行機制,還是會出現「小洞不補,大洞受苦」的現象。

換而言之,如果管理跟不上的話,再政治過後的三五年甚或更短的時間內,中國或許又將面臨新一輪的病險水庫問題。

「這並非不可能,甚或完全可能。」這也是袁俊光與周放平共同的擔憂。(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中國 水庫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