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在奈良的最後一日,我們決定行程排寬鬆一點。由於今日天氣不好,大家早上先至奈良博物館看展覽,有團員去看之前他沒看到的正倉院展,我則到本館看常設展。常設展的內容是佛像和青銅器。佛像主要以日本造像為主,也有一些中國和印度的;青銅器較無甚可觀,但以日本而言,可以蒐羅到這些青銅器,也算是挺不容易,特別還是戰後的收藏。可想以前中國大陸處理古物流向,恐怕還是不甚謹嚴的。
奈良博物館的本館是明治時期的建築,前身是奈良帝室博物館,館內其實不大,為了增加展覽空間,便又在不遠處增建了新館,即正倉院展的展覽所在。一般旅行團到奈良,無非就是去東大寺看大佛,看完就離開了,像興福寺、奈良博物館等地,幾乎沒有台灣人會進去,有也都是零星幾人,不會有整隊整隊的旅行團。
下午復至興福寺,團員想一償前日未能進入正殿之憾,我則轉去踅大街。奈良只是小鎮規模,但很有風情,市區除古蹟外,綠地處處,亦多池塘,屋舍不高,相當可親。若非十一月恰巧是日本賞楓的時期,畢業旅行的學生充斥其中,這些景點其實很適合漫步其中,與鹿群一同享受寧靜的風光。
興福寺旁有一猿澤池,池不甚大,行人三三兩兩,襯以岸邊的神社老屋。如斯景色,絕異大陸所謂「古都」的風光,亦難見於台灣。台灣十萬人左右的城鎮,閑散的氣息可能有,但歷史風韻不足。即便是三峽老街一類,有的是市廛氣,而無綠地埤塘之類可憩可遊之處。這或許是民情不同,台灣人素來對自然景致沒有太大的感覺,有池塘就是填起來蓋房子,山坡林地也是鏟掉蓋房子,容或是窮怕了,事事樣樣都要換成可以估量的金錢,任憑了無生氣的水泥屋充斥身邊,然後再大老遠飛到國外,對著他們的景色歌風詠月,想來也是頗為可悲。
我和一位團員在奈良街上閑晃,還在當地的二手店買了一些物超所值的好東西,相當滿足。再走不遠,即到元興寺。此寺雖然也是過往南都七大寺之一,但如今規模很小。不過規模小有小的好處,也許是來的人很少,元興寺不像其他寺院限制重重,正殿可以隨意走動,寶物館不用另外收費,還能隨處拍照,大概是迄今為止參觀的古蹟中最自由的。不過那間寶物館讓我們有點吃驚,因為整個空間實在不適合放這麼久遠的佛像文物。團員打趣的說,博物館是「恆溫恆濕」,這裡則是「很溫很濕」,讓我們幾個台灣人像瘋子一樣笑了好久。
晚上我們離開奈良,轉往京都。在京都的第一晚即發生了一個不愉快的插曲。原本我們要入住的旅館,發現不如我們所預期,設備陳舊、隔音不好,還找不到插頭可以幫相機充電。若要入住倒不是不能,但隨行一位在日本念博士班的學姊不能忍受,要我們隨即搬走。他先和一位團員到附近旅館找到一晚房間,退房的時候還和旅館老闆娘起了一陣衝突,聽得我頗為驚慌。此事也可算是出外旅行的特別經歷就是。
- Nov 21 Fri 2008 20:58
南北都行四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