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ew Jacobs,2014年5月9日,原文連結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燃燈者》是我在圖書館找書的時候「順便」借走的一本書,原不知道此書的內容,連作者「趙越勝」是誰都不知道。趙氏在網路上的生平似乎不多,「百度百科」內容簡略,看不出個所以然。此書寫的,是他的三位師友:周輔成、劉賓雁、唐克信 (唐克),周輔成是哲學碩儒,劉賓雁則是早期著名的記者,用今天中國流行的詞彙解釋,叫作「維權人士」,唐克則是他年輕時認識的友人,看不太出來他的背景。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侯吉諒有篇「書法老師教錯啦」,提及今日台灣書法教學時的幾個成見,包括要用宣紙寫字,入門要先學楷書,而且要從唐楷入門。他認為這種觀念很有問題,並一一駁斥。既然這些學書法的成見謬誤甚深,何以台灣的書法教育一直以來力行不悖?除了檢討之外,成因也很值得探究。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過說了幾句不中聽的話就要揚言抵制,這種行為通常伴隨兩種可能,一是自卑過頭而產生出扭曲的狂妄心理,二是那些不中聽的話可能真的刺到要害,所以用這種最粗糙的反應來掩飾。)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17 Sat 2014 22:58

文化部之前公布台灣人的平均閱讀數據是13.5本,跟之前公布的2本天差地別,引起一片質疑,特別是出版業。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對於瑣羅亞斯德教的介紹非常之稀少,不過新文豐出版社的《波斯拜火教與古代中國》一書,是極好的入門書籍。作者林悟殊博覽中外文獻,深入淺出,清楚介紹此一古老宗教之起源,並且討論了中國與此一宗教的歷史連結。此書之後,中國因新出土的考古資料,又有陸續出版與中國有關的相關書籍,不過論學術深度與見地都不及此書。此書唯一可惜之處,在於文中沒有細列注釋,這可能是怕此書落入學術專書之窠臼,但對於有心想繼續探索的人而言,無疑就少了一方便之門。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所的時候,第一次接觸到與中亞地區有關的歷史文物,引起我的興趣,直接影響到我的論文,有一部分是建立在中古時期中亞地區文化與藝術發展的探索。台灣對於歐亞大陸內部的區域一向非常陌生,很少有專門研究人員,即便是對現況的認識也很少。這並非台灣獨有,在歐美歷史觀引領發展的趨勢下,原本位於世界最大的大陸中央,成為歷史研究的邊陲。無論是西極的歐洲,或者是東極的中國、日本等地,都不約而同將此處出現的民族與政權視作邪惡的象徵,在各自的歷史敘述中以壞人的形象出現。比如以賣弄肉體為號召的好萊塢電影「三百壯士」,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這個例子縱不能夠代表歐洲學界對歐亞大陸中央地區的理解,卻反應出一般人接受主流的歷史觀後所塑造出來的刻板印象。而其中一個污名化最嚴重的名稱,就是蒙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家》 (Cambodia's Curse - The Modern History of A Troubled Land) 所介紹的柬埔寨,一如書名,的確是充滿麻煩 (trouble)。很難說柬埔寨的問題究竟根著何處,是民性使然?或者是赤柬遺留的傷痕未盡?但最詭異的,實是國際社會的角色:先進國家透過聯合國等組織,直接介入柬埔寨,試圖替飽經苦難的人民重建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但這個努力卻幾乎付諸流水。這個窮國每年接收極為龐大的金援,但泰半成為政軍高層的油水,而且援助單位就算知道如此,也對此一籌莫展 (或是視而不見)。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10 Sat 2014 00:18
  • 寫字

null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尋找緬甸的資料,苦於可徵的紀錄難尋。台灣對東南亞國家素不關注,特別是歷史文化,想要找一些比較嚴謹的介紹都相當困難,唯一找到的是一本台灣的暨南大學出版的小冊子,也不甚嚴謹。我曾看過十幾年前麥田出版的東南亞史,是翻譯國外學者的專書,雖是通識課程的水平,在貧瘠的台灣學術圈中,也算是很難得的。但書中的譯名事後看來非常紊亂,可見成書當時台灣可以找到的中文資料何其稀少,連找通用的譯名都不能。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