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哈爾珀 (Stefan Halper) 所著《北京說了算?》(The Beijing Consensus) 已經是四年前的書,如今再看此書,裡面觀點已經有點過時。雖然我曾看過有論者云看完《槍砲、病菌與鋼鐵》後再看此書,是兩種不一樣的觀點。但《北京說了算?》其實沒有推翻《槍砲》一書,中國仍然落後歐洲一截,只是其經濟和政治的龐大量體使人不敢輕忽。

而且,此書的翻譯正如我在對《槍砲》一書感想中所云,如今的譯書品質大不如前,《北京》此書是交由中國譯者翻譯,雖然在用字上已經改為台灣習慣,但行文間處處充滿「中国臭い」(令人不快的中國式句型,什麼「世界範圍內」、「吸引眼球」、「是...而非...」)。這種狀況一般人不會有什麼感覺,但對台灣的書面文卻是嚴重的斲喪。

此書最大的價值,是林濁水在書前所寫的推薦序。林序非常扼要整理出此書及另一本《當中國統治世界》的內容,也提出與《北京》一書略為不同的看法。時過境遷,林濁水的觀點毋寧更貼近中國的現狀。他首先整理出中國官方不斷推崇的「中國模式」特色:1. 國家強勢主導的市場經濟;2. 公有制和多種所有制的混和體;3. 充分運用「後發優勢」;4. 摸石子過河。(頁9) 他提到1、2點,其實早在一九八六年就由杭亭頓根據台灣與南韓的經驗提出,而且中國經濟的發展,也是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當時所希冀,因為他們認為只要經濟發展,政治必然會走向民主,他們希望藉由中國的經濟發展,使中國的政治走向質變。

當然,中國內部的制度變革,至少到目前為止,仍然希望渺茫。但中國對外影響力是否就如書中所云,已經可以跟西方世界抗衡了呢?中國對外的影響力有二,一是直接的影響,比如金援、經濟投資,二是意識形態上的影響。中國可以經濟快速發展,政治專制的程度卻不受影響,這點使許多獨裁專制卻經濟落後的政權而言,不啻極有吸引力。但林濁水認為這種情形遠比作者想像的複雜許多,與中國經濟交往緊密的國家,不見得在政治上同聲一氣,甚至不少國家在買「雙保險」,在與中國經濟互動日益頻繁的同時,也試圖鞏固與美關係。

四年之後,我們看到這種狀態更為明顯。經濟上中國雖然似乎毫無敵手,但在政治上卻屢有衝突,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幾乎與所有南海周圍國家為壑,對日本則是已成痼疾,就是北韓也不時在黃海海域挑釁中國。中國在非洲雖然灑錢灑得很兇,但其作為實無異於過去的殖民概念,在當地建造公共設施方便攫取當地的原物料,大量引入中國勞工壟斷工作與經濟利益,這使得非洲諸國已經出現對中國不滿的聲音。

而且這四年間,全球的政治局勢變化極大,說明過去以一元或二元政治概念理解世界局勢的作法已經行不通,實際上這不過是迫使西方世界的觀察家認真嚴肅的去看清現實,因為世界從來就不是民主或獨裁截然二分,每個地區都有獨自的文化背景,一路發展出今日的現狀。中國雖然崛起,不等於中國的經驗可以複製到其他地方,更不可能從此中國就成為唯一正確的政治概念。

對我而言,中國內部不會崩潰,除非有什麼很出乎意料的情況發生。至於中國的對外關係,我相信會有愈來愈多國家看清中國強勢介入他國的本質並不亞於美國,中國不可能回到天朝秩序當中,因為他們如今的治國依據是民族主義,而非皇權 (也不是無國界觀的無產階級政府),民族主義勢必會引起國與國之間的爭端,中國如今看起來更像是十九世紀的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只是用「人民政府」面具偽裝。簡言之,想以強權主導世界的模式已經走不通,這個世界不會再想出現一個自己充任國際仲裁者的角色。中國想學美國讓自己提升到霸主的地位,但一如竭澤而漁式的資本主義已經無以為繼,這種霸主式的國際政治,也該早點結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北京 說了算?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