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也里可溫人物之大概
《元史》有《儒學傳》,有《釋老傳》,獨無也里可溫傳。前史所無,宋濂等不敢創例耳。然也里可溫人物之散見諸其他記載者,時遇其人。掇拾零編,當可補成一元史也里可溫傳。特發其凡,以俟君子。
《元史·孝友·郭全傳》:馬押忽,也里可溫氏,事繼母張氏、庶母呂氏,克盡子職。(卷一九七)
或曰,也里可溫不應有二妻,何馬押忽有庶母?曰不足奇,是母也,非妻也;其父之奉教與否不 可知。
楊瑀《山居新話》:元統甲戌三月二十九日,瑀在內署退食餘暇,廣惠司卿聶只兒(也里可溫人)言:去歲在上都,有剛哈刺咱慶王,令上皇姊之駙馬也,忽得一證,偶墜馬,扶起,兩眼黑睛俱無,而舌出至胸、諸醫束手,惟司卿曰:我識此證。因以剪刀剪之,剪下之舌尙存,亦異證也。廣惠司者,回回警人隸焉。(卷一)
右據《知不足齋叢書》本,其「也里可溫人」五字小註,亦照原本;《四庫全書》本《山居新話》無此條。
陶宗儀《輟耕錄》卷九,奇疾條下,亦載此事曰:長公主之駙馬,因墬馬得一奇疾,諸醫罔知所措。廣惠司卿聶只兒,也里可溫人,嘗識此病,塗以藥而愈。時元統癸酉也。據此,則也里可溫以醫為傳道之具,不自今日始矣。
余闕《靑陽集》述也里可溫人淮南廉訪僉事馬世德之政績,有《合肥修城記》一篇。其略曰:至正十一年,寇起淮南,合淝之城,久圮且夷,倉卒為木栅以守。賊大至,民賴栅以完。其後會憲馬君而曰:以栅完民,幸也,非所以固。迺議修其城。發公私錢十萬貫,自十三年二月朔戒事,九月畢,四千七百有六尺。城成而盜不至者,今期月矣。余生長合淝,知其俗之美,昔者木柵,猶足以力戰禦寇,今得賢使君修其垣墉,救其疾苦,攜持撫摩,以與民守之,而民之與君,又歌舞愛戴,為君守如子弟之於父兄,手足之於頭目,然自今至於後日,是雖無盜,有亦不足憂也。君前為庸田僉事,城姑蘇,今憲淮南,又城合淝,一人之身,而二郡之民賴之,以有無窮之固,儒者之利,不其博哉?君名世德,字元臣,也里可溫國人,由進士第,歷官應奉翰林文字、樞密都事、中書檢校、庸田僉事,為今官。與余前後為史氏,城又余之所志而未成者也,義為紀之。(卷三)
也里可溫非國,曰「也里可溫國人」者,猶云基督教國人也。也里可溫非儒,曰「儒者之利者」,猶明季奉天主教之士大夫,其著書立說,仍稱吾儒也。唐人稱景教徒為亦此例,或出於隨俗習稱,或由於辨別未細也。
然元人之用也里可溫四字,實含有兩種意義;其先所指者為名,其後乃用以名其國土;與明人之用回回二字同例,既以為教,又以為國也。《元文類》(卷四一)《經世大典》序錄海外諸蕃條,以也里可溫、木速蠻,與爪哇、流求、俱藍、馬八兒等並稱。戴良《九靈山房集》(卷廿一)《鶴年吟藁序》亦以也里可溫、回回,與克烈、乃蠻、西蕃、天竺等並稱。余嗣之稱也里可溫國,亦其例也。
《至順鎮江志》:元鎮江府路總管府馬薛里吉思,也里可溫人,虎符懷遠大將軍,至元十五年正月二十五日至,八月一日再降金牌,改授明威將軍、副達魯花赤。(卷十四)
右並見《康熙鎮江志》卷二十三,但刪去也里可溫人一句,故莫知其為也里可溫也。
同志《僑寓類》:馬薛里吉思,也里可溫人,至元十五年授明威將軍、鎮江路總管府副逹魯花赤,因家焉。嘗造七寺,見僧寺類;每歲貢舍里八,見土貢類。(卷十八)
造七寺及舍里八之解釋,下章詳之。
同志:總管府尹,安震亨,也里可溫人,嘉議大夫,至元二十年七月二日至,二十三年二月二十八日代。(卷十四)
同志:達魯花赤棄管內勸農事,闊里吉思,也里可溫人,少中大夫,至大元年八月六日至,皇慶元年十二月九日代。(卷同上)
同志《僑寓類》:闊里吉思,也里可溫人,至大初少中大夫、鎮江路總管府達魯花赤,因居於此。(卷十八)
同志:魯合,闊里吉思子,朝列大夫,潭州路兼揚州達魯花赤。(卷十八)
同志:達魯花赤管内勸農事,太平,也里可溫人,嘉議大夫,皇慶元年十二月九日至,延祐三年十一月二日代。士民為立去思之碑,稱公特立固守,奉上治下,一一以法令從事,人莫干以私。碑在丹陽館前驛道傍。(卷十四)
右並見《康熙鎮江志》卷三十三《名宦傳》:太平,也里可溫人,皇慶元年以成議大夫為鎮江總管府達魯花赤,兼管内勸農事,在郡均月課,革海漕史姦,復豪貴所占學田。
同志:丹徒縣達魯花赤,馬奥剌憨,也里可溫人,忠翊校尉,元貞二年六月至。(卷十六)右並見《萬曆鎮江志》卷十六、《康熙鎮江志》卷二十五,但《康熙志》作馬奧剌悠。
同志:丹徒縣達魯花赤,斡羅思,也里可溫人,承務郎,天曆二年八月至。(卷十六)
右亦見《萬曆志》卷十六、《康熙志》卷二十五,但《康熙志》作斡忽思。
同志《僑寓類》:安馬里忽思,也里可溫人,居鎮江,中憲大夫、同知廣東道宣慰使司副都元帥。
道光《廣東通志》卷十七:安馬里忽思,曾任南雄路達魯花赤。然不註明為也里可溫,故莫知其為也里可溫也。
同志:也里牙,安馬里忽思子,以父蔭忠翊校尉,南安路大庾縣達魯花赤,今昭信校尉,同知潭州路瀏陽州事。(卷同上)
同志:塔海,也里可溫人,居京口,正議大夫、同知廣東道宣慰使司副都元帥卒。(卷同上)安馬里忽思、塔海,均曾為廣東道宣慰使司副元帥,可見廣東當時已有也里可溫之傳布。
右十人均見《鎮江志》。何以也里可溫人物,鎮江獨盛?非鎮江獨盛也,《至順鎮江志》獨詳也。馬薛里吉思何嘗不見於《康熙鎮江志》,安馬里忽思何嘗不見於《廣東通志》,然因其不註為也里可溫,則亦孰知其為也里可溫?故知失於記載者眾矣。
萬曆《杭州府志》職官表,元時可考者,有江浙行省左丞哈剌,也里可溫人,又曾為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僉事,世次無考。(卷九)
康熙《鳳陽府志》卷二十五:名宦:元哈刺,字元素,賜姓金,七里河溫人,至順間為鍾離縣達魯花赤,能反冤獄,政為諸邑最。也里可溫作七里河溫,此僅見者。
陶宗儀《書史會要》:哈剌,字元素,也理可溫人,登進士第,官至中政院使,能文辭,其書宗巙正齋。(補遺)
右並見《佩交齊書畫譜》卷三十七引,當與萬曆《杭州志》之哈剌同一人。《四庫全書》本《書史會要》,哈剌作哈喇,也理可溫作伊哩克溫。
又康里不花,字普修,也里可溫人,官至海北廉訪使,篤志墳籍,至於百氏術數,無不研覽,書宗二王。(卷七)
右並見《佩文齋書畫譜》卷三十八引,《四庫全書》本《書史會要》,改康里不花為喀喇巴哈,改也里可溫為伊哩克敦。
《元秘書監志》:題名:秘書少監失列門,大德十一年六月二十五日上,也里可溫人。(卷九)
又著作佐郎雅古,賜進士出身,字正卿,也里可溫人,泰定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以承事郎上。(卷十)
《元史》名失列門者七,昔烈門者二,失烈門、失里門者各三。(汪輝祖《元史同名錄》卷二十六)失列門與所羅門音極相近,雅古則雅各也,凡此皆以基督教古代之人名為名。
又奏差囊加台,字元道,後至元三年八月二十九日參,也里可溫人。(卷十一)
有孝子,有良醫,有名宦,有交臣學士,此元代也里可溫人物之大概也。《元史》所載,尚有多人因不明著為也里可溫氏,未敢漫為斷定。然其命名多與基督教人相合,如英國古王有角兒只第一、角兒只第二之屬,《元史》亦有口兒吉其人。(卷一三五)俄國前皇有尼古老第一、尼古老第二之名,《元史》亦有湼古剌一傳。(卷一二三)則其為也里可溫教徒無疑矣。
又考《元史·愛薛傳》:愛薛,西域弗林人,通西域諸部語,工星曆醫藥。世祖嘗詔都城大作佛事,集教坊伎樂及儀仗以迎導,薛奏曰:天下疲弊,此無益之費,甚無謂也。帝嘉納之,秘書監頠崇福使,授平章政事,封秦國公,卒進封太師拂林忠獻王。子五人,也里牙,秦國公崇福使;闊里吉思,同知泉府院事;魯合,廣惠司提舉。(卷一三四)此固未嘗明著為也里可溫人也,然觀其氏族,其官守,其封爵,其言行,則不得不謂其為也里可溫人。蓋弗林者,古稱羅馬帝國也;崇福使者,掌也里可溫寺祭享之事者也;秦國公者,猶是以大秦為羅馬之意也;諫作佛事,闢多神教也。蕭若瑟《聖教史略》引《馬可遊記》曰:有掌崇福司大員名赫西亞,是希臘國聖而公會之人,因才智出眾,擢為宰相,以功封晉伯。子五人,皆居顯職。(卷七)所謂赫西亞:即愛薛之異譯也;秦晉異封,音譯訛也。據此,則愛薛之為也里可溫教徒,又無疑義。
惟《元史·世祖紀》,至元十年有改回回愛薛所立京師醫藥院名廣惠司一語。(卷八)則因當時醫藥院,多為回回所主持,故有此誤也。竊嘗攷諸元人著述:姚燧《收菴集》,有崇福使阿實克岱追封秦國忠翊公制一道,中有使于西海,宇啓大秦等句。(卷二)阿賓克岱即愛薛。程鉅夫《雪樓集》,有領崇福司事秦國公愛薛追封拂林王制,及愛薛撒剌氏追封拂林王夫人制各一道,中有「庸啓拂林之邦」等句。(卷四)大秦、拂林,本非回回國也。《雪樓集》又有《拂林忠獻王神道碑》一道,碑文與《元史》愛薛本傳全同,蓋即《元史》所據之藍本。惟中有有列邊阿答者,以本俗教法,受知定宗,薦其(指愛薛),召侍左右,為世祖所器等句,為《元史》所不載。所謂列邊阿答之本俗教法,必為拂林教法矣。
《元史譯文證補》據多桑書以證《元史》,元代后妃、宗室、將帥之奉基督教者,實繁有徒,以漢籍無可表證,姑從略。因此編宗旨,固在專以漢文資料證明元代基督教歷史也。
又有一事,足資考證者。《馬可遊記》稱大可汗每禁止基督教徒執十字架行列,謂耶穌聖人,橫遭猶太人之慘戮,今以致死聖人之具,行列街衢,為萬目共瞻,非所以重視聖人等語。可見當時也里可溫教徒,有執十字架行列之俗。《元史·忠義·丑閭傳》:有馮三者,湖廣省一公使也。湖廣為寇陷,皂隸輩悉起剽殺為盜,亦拉三以從。三辭曰:賊名惡,我等豈可為。眾初強之,終弗從。怒將殺之,三遂唾罵,賊乃縛諸十字木,舁之以行,而刲其肉。三益罵不止,抵江上,斷其喉,委去。(卷一九五)吾始疑果欲死馮三,刃之可也,為縛十字木,舁之以行。閱《馬可遊記》,而後知馮三者,必為也里可溫人,故以此侮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