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男、戴明德,《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嘉義地區》,台北:日創社,2003。
(11)張李德和(1893-1972)
張李德和生於西螺。字蓮玉,亦作連玉,又名長谷德和,為女作家。長於詩、書及畫,畫學於林玉山,畫風典雅含情,1939年以蝴蝶蘭、扶桑花、南國蘭譜於「府展」連獲特選三次,後膺推薦,戰後又任中日文化交流書藝院審查委員。《桃城早期書畫集》所注。會創辦「玄風書道會」「琳瑯山閣詩會」等。
李德和小時候入表姑劉活源書塾習漢文,父親授書法,會延聘劉先生於自家教授琴筝。1908年就讀於台北國語學校附屬女學校。1912年嫁嘉義街拔元巷張錦燦(醫師),1919年加入「鷗社」社員。1926年成立「琳琅山閣」於諸峰醫院。1930年從林玉山習畫,加入「春萌畫會」,鍛鍊書道。1931年創立嘉義產婆講習所,女史講習,修身書法,培育助產人才。加王亞南、王逸雲「耕外會」,任鳳鳴吟社顧問,經常贊助嘉義地區之詩書畫活動及展覽。1951年當選第一屆臨時省議會會員。提倡女性教育。
美術史學者林柏亭撰述張李德和時,描寫她:「幼承庭訓,勤於習藝,不僅擅長詩文,且諳音律繪事,復精刺繡,悶紅老人賴惠川曾稱讚其聰惠多能,詩、書、畫、琴、棋,莫不臻其奧妙,書法法右軍,落落大方。......賦性恬靜,珠璣滿腹,有不櫛進士之稱。馳騁於藝苑,謙恭禮士,慷慨接物,文人雅士,往返於逸園者,絡繹不絕,對於藝壇多所貢獻,也是主導贊助藝文活動的重心。......在光復前之畫壇,為陳進以後,最傑出之女畫家。其畫風典雅而富詩意,尤擅花鳥。」
賴明珠在《才情與認知的落差》一文中,詳細申論張李德和的「才德觀」形成背景,與所生長的年代對女性的價值觀如何影響她在藝術方面的表現。「張李德和是(二十世紀初)陳進(1907-1998)以外唯一的女性藝術家。但她和陳進有所不同,陳進年少得志而晚婚,張李德和早婚而延遲了藝術創作的表現與發展。主要的原因是她從小深受傳統『三從四德』婦德觀的薰陶,從心底接受女性必須恪守『相夫教子』的婦道觀念。所以早年全心投入傳統婦女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待有餘力時才致力於丹青。嘉義地方名儒賴雨若為《琳瑯山閣唱和集》撰序時,先讚揚她的婦德,然後才提到她的才情,反映當時社會對女性角色的期待。」
(12)黃鷗波(1917-2003)
黃鷗波生於嘉義,本名寬和,畫號鷗波,專長書詩畫、膠彩,擅繪本島風景。1929年畢業於第二公學校,入嘉義工業學校就讀,課餘與名儒林植卿秀才學諸子百家、五經與作詩。1940年川端學校日本畫科進修,留駐日本工作,於1946年乘救濟船抵高雄後返鄉,並任斗六農業學校及斗南中學文史、美術教員。第1屆「省展」作品「清秋」獲特選。參加「春萌畫會」展出於嘉義吳鳳幼稚園。參加「鷗社吟社」定期集會擊缽作詩。1947年移居台北市,第2屆「省展」免審查。1948年第12屆「台陽展」獲第一名,1949年創「青雲美術會」。第4屆「省展」獲文化財團獎。1953年獲第8屆「省展」教育會獎。1956年第11屆「省展」教育會獎。1965年於省立博物館首次個展,1993年舉行第二次個展於「長流畫廊」,並出版「黃鷗波作品集」。1997年省立美術館「黃鷗波八十回顧展」,曾任教於1950年師大附中美術教員、1967年國立藝專。會受聘為「省展」評審委員、國立歷史博物館評議委員、省立美術館典藏委員。
(13)張敏子(1920-1980)
張敏子,1920年生於嘉義,擅長墨彩,張李德和之女。
(14)張麗子(1922-?)
張麗子,1922年生於嘉義,為張李德和三女,曾入選「台展」。
(15)江輕舟(1919-1959)
江輕舟,生長於農家,會負笈日本東京川端畫學校,於1930年即加入「自勵會」習畫,八年後入選第1回「府展」。第2回以「栗子」再入選。作品能詳實地描寫農村的景色,反應出生活中的經驗及感受。
(16)高銘村(1915-?)
高銘村生於台北,擅長水墨,加入「書畫自勵會」,1935年第9回「台展」入選(樹薯),1938年第1回「府展」入選。
(17)莊鴻連(1916-?)
莊鴻連生於嘉義,師林玉山,擅長墨彩、學畫較遲,筆墨之功力雖不深,但也能獨立參考名作及寫生作畫。
(18)吳利雄(1919-2001)
吳利雄生於嘉義,專長墨彩,「春萌畫會」會員,師事林玉山,好繪鄉村風物,會入選「府展」、「省展」、「台陽展」。戰後任教蘭潭國中。
(19)楊萬枝(1915-1965)
楊萬枝生於嘉義,專長墨彩,會任林森國校教員,學畫於林玉山,會入選「台展」、「府展」、「省展」、「台陽展」等,後從事廣告美術工作。
(20)王亞南(?-1932)
王亞南,民初畫家。江蘇江陰人,工六法,師陳白陽,天才秀發,妙純一時,曾任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教授,1929年,因病至台療養,台北、新竹、嘉義、台南皆會逗留數月,乞畫接踵,雖執筆維艱,不忍拂卻。二年後逝世,至今從於繪事者,尊為畫伯而私淑之。台南張振樑先生蒐其佳構,合刊一集傳世。
(21)林玉書(1882-1955)
林玉書,字臥雲,號香亭,生於嘉義,業醫,詩書畫俱佳。善繪松竹,又好藝蘭,圍棋。著有「醉霞亭集」二卷,未出刊。
(22)賴雨若(1878-1941)
賴雨若,號壺仙,生於嘉義美街,前清貢生賴世觀廣文長子,光緒24年(公元1898年)入國語傳習所,31年(公元1905年)普通文官考試及格,負笈日本東京入中央大學法律專門部攻讀,畢業返台,1920年任嘉義街協會會員,1923年登第日本辯護士(律師)考試合格,在東門內自宅開業,著壺仙詩集,會任嘉社專務。又設花果修養會,假日及星期六下午,講解語文道德,20年不受束修,門人百餘人名德之,為立半身銅像於其花果園中,遭日吏忌諱,太平洋戰爭中,日吏藉名收回銅鐵剝毀其像,戰後門人復立碑紀念,誠學界美談也。
(23)羅峻明(1873-?)
羅峻明,1873年生於嘉義山仔頭。字憐友,號潤堂。少研經史,詠詩論文,為日治中極負 盛名書家。善楷、隸、篆書,楷書效法黃自元,字如其人,一點一畫,無稍苟且。
(24)蘇孝德(1878-1943)
蘇孝德,字朗晨,號櫻村,生於嘉義美街。專長漢學、書法,研究和文,善行草,詩與燈迷俱工。1923年網羅舊嘉義轄羅山吟社等詩社,合為嘉社,被推為專務理事(不置社長)。曾任台斗坑、山仔頭、嘉義各區街長及協議委員等職。有暇則以藝蘭、圍棋自遣。
(25)李蘊玉
李蘊玉,字石軒。工鐵筆,素嗜書畫,擅長篆隸,為鷗社中之重要社員。
(26)林秀山(1909-?)
林秀山生於福建,後移居嘉義市甚久,學於福州畫師林義泉及自勵會,擅畫農村風景、鶴頂蘭、碧潭諸作,曾入選「省展」及「台陽展」,業裱褙。
(27)莊伯容
莊伯容,號逸翁,清光緒年間嘉義人。專長書法,業中醫,為羅山吟社中堅社員,會任嘉義廳參事。擅長趙體行書,頗具骨氣風神。
(28)莊啓坤
莊啟坤,號拓園,專長書法,會為嘉義鷗社社員。遠東機械公司董事長莊國欽之祖父。
(29)徐杰夫(1877-1959)
徐杰夫,號楸軒,生於嘉義山子頂莊,官章念榮,光緒18年(1892)壬辰生員,徐德新之子,善弈棋、書法,會任山子頂,嘉義二區區長,嘉義廳參事,嘉義銀行董事長,稱台灣庠序中人之最後者。
(30)施淵龍(1904-1975)
施淵龍,字泮農,號雲騰、意園,生於嘉義,有詩書畫並雕刻四絕才華名家,曾任中國名人書畫會顧問,嘉義市淡交吟社社長。
(31)施金龍
施金龍,字雲從,東石郡朴子人,自幼即對書畫有濃厚的興趣,未經師門只靠自學,從臨帖上手,習寫「四君子」常有出色的表現,描繪蘭、竹、毛蟹等文人畫,造詣至精,逸趣橫生,並精通書法,篆、隸、行、草筆力勁鋒,因此爭求先生執筆者絡繹不絕。日治時代會任泰東書道院任審查委員,終戰後任中日文化交流東京書藝院書道展審查委員,日本教育全國書道展推荐作家。歷任朴子鎮長兩次,在推動地方文化建設與辦理相關展覽的工作上,經常請於吳梅嶺,時有互動並切磋畫藝。人品溫厚,兩人在朴子地區皆深受敬重。
(32)黃傳心
黃傳心,名法,號劍堂,字傳心,以字行,生於台南州東石郡,專長詩書,承西瀛趙鵬沖秀才之門,經營「新鼎發貿易行」與大陸通商,有機會和內陸文人名流交往,而習得詩文、勘與命理等知識。並行遍嘉南平原各地,設帳授徒。戰後歷任區署祕書、中學教師、糖廠文書,雲林縣文獻會編輯。著有「劍堂吟草」(收錄平生所作詩計六百餘首)及「戲劇劇本」、「台灣童謠篇」、「丹心集」、「雲林縣誌」等書。1930年與揖子寮楊嘯天、林眠雲等創立「揖子吟社」,1938年併入朴雅吟社。1931年與東石鄉黃三緘、黃謙容等創立「石社」。交遊甚廣,與朴子吳梅嶺、周雪峰等交往密切,在藝文活動中互相切磋。
(33)楊三清(1906-?)
楊三清生於嘉義,專長書法,字子英,好書法,精隸書、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