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徐承恩,《鬱躁的城邦─香港民族源流史》,香港:圓桌文化,2015。

「早在孫文敗走上海時,蘇聯外交部長越飛(Adolf Joffe)就已經跟他有所接觸。二人於1月26日發表共同宣言,指蘇聯會和孫文合作促成中國統一。當孫文與西方的關係日趨惡化之時,第三國際的鮑羅廷(Mikhail Borodin)於10月6日抵達廣州後,很快就得到孫文的信任。鮑羅廷一方面勸告孫文改組革命黨,另一方面暗中安排中國共產黨滲透革命黨。11月孫文在蘇聯的幫助下即退陳炯明的反攻,令孫日益信任鮑羅廷,……鮑羅廷主張在基層民眾中進行動員,中國共產黨亦因而得以壯大,蘇兆征等勞工運動領袖亦於此時加入中共。(頁229)

「革命黨於1924年1月底召開大會,並改組為中國國民黨。胡漢民等國民黨右派對鮑羅廷頗有微言,但孫文卻以其個人權威強逼黨員接受鮑羅廷改組國民黨的建議。……孫文聲稱,共產主義其實與三民主義中的民生主義並行不悖。國民黨採用列寧式的民主集中制,規定下級服從上級的黨紀。孫文被任命為獨裁的終身總理,而二十四位執行委員中,有三位為共產黨員,後補執委中更有七位中共黨員。(頁229)

「國民黨既行聯俄容共之策略,孫文亦想將勞工運動的政治能量挪為己用,便背棄商界,專門向工人和農民尋求支持。……國民黨的傳媒則全力展開對商人的批鬥,指責華商式盲目跟從北京政權的反革命資本家,點名批評陳廉伯和陳唐虞為反革命買辦資產階級,並嘲笑何東不中不西。(頁230)

「國民黨同年亦在蘇聯軍事援助下,在黃埔長洲島設立陸軍軍官學校,訓練一支忠於國民黨的軍隊。黃埔軍校校長由孫文親信蔣中正擔任,廖仲愷則負責對受訓軍人作政治教育。(頁230)

「華北在9月3日爆發直奉戰爭,孫文打算乘亂混水摸魚,便準備放棄廣州,留守韶關準備北伐。……10月7日,黃埔均收到大批蘇聯資助的軍火後,孫文忽然信心大增,下令蔣中正準備消滅商團。10月10日,親國共兩黨的工會發起紀念辛亥革命的遊行,途上遇到商團,雙方開火互相攻擊。……15日下午五時半,孫文的部隊進攻西關,並大肆縱火破壞,當地繁華市街因而付之一炬。商團無法招架配備蘇聯武器的正規軍,只好於廿四小時內器械投降。(頁231)

「國民黨控制局面後,展開對廣東商人的秋後算帳。……此時廣東瀰漫著赤色恐怖,大批商人與反對國共兩黨的民眾淪為政治難民,商團投降後的一星期內,已有超過五萬人逃亡至香港,差不多等於全港一成華人之人口。(頁231)

「但華商階層才剛在香港喘息,國共兩黨就即將要在香港生事,勢要令他們在無立錐之地。雖然孫文於1925年3月12日,於北京與北京政權進行徒勞無功的談判後病死,但國共兩黨仍然合作無間,準備透過群眾運動為即將展開的北伐壯大聲勢。(頁232)

「此時國民黨與共產黨於廣州在反帝國主義的旗幟下表面團結,兩黨暗中卻各懷鬼胎。共產黨對暗中擴展地盤尤其積極,組織廣東各界對外協會,以圖騎劫罷工運動的主導權,一方面避免國民黨參與協會事務,另一方面又借用國民黨的資源和關係動員民眾。(頁234)

「國共兩黨在中共主導下於7月1日召開『省港大罷工工人代表大會』,並成為罷工委員會。……中共黨員蘇兆征獲選為委員長,委員會顧問包括中共的鄧中夏以及媚共的國民黨左派成員廖仲愷。……委員會所在的東園很快便成為另一個權力中心,助共產黨架空國民黨的權力。(頁234)

「(香港罷工)漸漸發展成持久消耗戰。與此同時廣州各勢力的權鬥亦愈演愈烈。此時廣州同時出現四個權力中心:在東園主導罷工委員會的中國共產黨,蔣中正主管的黃埔軍校,胡漢民主導的國民黨右派,以及由汪兆銘和廖仲愷領導的國民黨左派。這四個陣營爭奪權力,甚至不惜使用暴力。1925年8月20日,廖仲愷於前赴會議途中遇刺身亡,各方明爭暗鬥不斷升級。(頁237)

「(抗戰初期)中國各政治勢力借用香港地利,於香港成立支援抗日的機構,並乘機擴張勢力。國民黨海外駐港辦公室以「榮記行」名義運作,……國民政府的教育部、中宣部、交通部及僑務委員會皆派駐港澳專員留守香港。在親國民黨黑幫首領杜月笙的合作下,中央賑濟委員會在香港設立辦事處,與日本爭相收買在中國失意的政客。……除此以外,戴笠的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亦於香港成立半山招待所。一方面掩護往來重慶和佔領區的特務,另一方面亦設電臺監聽佔領區的日軍通訊。……共產黨……亦於1938年1月以「粵華公司」的名義設立八路軍辦事處。……在國共合作的旗幟下,兩黨卻暗中在香港角力。共產黨派員滲透香港各行各業的工會,旗下傳媒除了批評日本以及其勾結的汪兆銘,亦批評重慶的國民政府。」(頁256)

徐氏之書終究是為香港立史,因此中華民國於香港而言,只是個並不友善的「他國」。當某些香港人還對「中華民國」抱以不切實際的幻想時,徐的書毋寧是在提醒香港人,揆諸過往,香港因為孫文或中華民國吃了不少大虧,而這些事情,實在不應輕輕放過。
arrow
arrow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