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八日,在臺灣人記念二二八事件時。中國一位離職的記者柴靜在網路上放了她自費製作的空氣汙染調查節目。
追查汙染,於臺灣無甚奇特。臺灣的汙染調查與追蹤行之有年,雖然近幾年來好像有點欲振乏力,但至少我們有「我們的島」這樣的節目。臺灣人也有相對明確的環境意識。但在中國,環境汙染卻是政治上的禁忌,箇中原因,不言可喻。所以雖然不少中國人眼睛看到了,鼻子聞到了,身體受害了,但新聞提到環境汙染的危害,永遠只能輕輕巧巧的帶過去,彷彿只是中國發展經濟過程中無關痛癢的小過場。
所以柴靜這部影片,顯得極為特出。雖然片中講的是很多人早已經知道的事情:中國的空氣汙染。但能這樣毫不遮掩的提出,可能還是首次。這部片子也說明,無論中國如何逃避,終究要面對汙染的問題。汙染不僅僅只是破壞地球這樣無關痛癢的問題,早已直接影響中國人的生存。
中國能有這樣的影片直接說出問題現狀,難能可貴。但這也讓我懷疑,這部揭露中國空氣汙染現狀的影片,其實別有用心。有些地方是蹊蹺所在。
比如說,柴靜說他是離職的央視記者,但他卻能採訪到中央研究單位的專家、大學教授、各級黨政官員,跟著中央部會訪查,去美英等國了解當地汙染防治狀況,訪問當地的官員。一個離職的記者真的能作到宛如NHK或BBC製作的環境保護專題嗎?也許他真的很有錢,出國採訪、聯繫不成問題。但黨政官員呢?跟著中央部會訪查呢?這種程度真的是一個離職記者能做到的嗎?
再者,這部影片腳本相當縝密。他先是很尖銳的指出,中國汙染最大的禍源:重工業煉鋼廠,已經幾乎沒有任何利潤可言,如今之所以還能繼續以低廉的價格出售並擴充廠房,無非是中國政府拿著大筆資金補貼。這段內容先點破很多拒絕環境保護的人心中的迷思:落實環保會拖垮中國經濟。實際上是中國經濟可能會因為汙染大地而加速垮台。而後,到了最末,他忽然提起英國為了減低煤炭用量的替代方案:改用油氣。誠然,相較於煤炭,用汽油或天然氣來當成主要來源,確實能降低空氣汙染。但現在都已經二十一世紀了,國際的主流是朝向可循環再生的能源邁進,像太陽能、潮汐、風力、沼氣之類,連中國都在努力生產太陽能板,走什麼綠能科技的。為什麼中國還要「回到」用石油或天然氣的狀態呢?
他用了一個說法,我頗為詫異:他希望中石油可以將壟斷的石油與天然氣開採權釋放出來,讓市場自由競爭,藉此來提升使用油氣的比例。我不禁懷疑,這可能是精心算計好的演出,讓中共可以藉「民意」順勢推動一些改革。這也看到中共治國的弔詭之處,外界總以為專制政權可以風行草偃,不像民主國家要經過冗長的審議、公聽、評估、協調,不停應付民眾。但這僅止於符合既得利益者的需求,才會這樣迅速。一當中共想要做的事情非多數既得利益者所樂見,就會永遠擱置一旁,中共只能用某些迂迴的方式來處理,比如找一個有公信力的「獨立記者」揭露大家心中早有底的問題,藉此引出輿論。
提高石油天然氣的開採,一定可以使中國「繼續成長」,某種程度上可能也會降低中國今日因燃煤引發的汙染問題。但這是否就是真正的解決之道,我很懷疑。加州再怎麼努力降低機動車輛排放的汙染,籠罩在洛杉磯上方的霾害仍然揮之不去。不從根本去解決問題,永遠只是治標,無法治本。中國有後發優勢,理應要有更好的解決方法,而非英國五十年前的舊路。之所以想要踏舊路而行,恐怕也是有著防治汙染以外的企圖吧。
補充:
關於柴靜的流言:泼粪与造神,被舆论反转的柴静
黃哲斌對此片的留言
批評之聲:如何三观正确的看待柴静团队的《雾霾》 / 人民需要看不见的女神和摸得着的荡妇
支持之聲:争议中的《穹顶之下》:雾霾存在于空气,还是人心?
評論:超越與霧霾的私人恩怨:柴靜沒有談到什麼 / 霧霾之外還有穹頂 / 借權鬥搞環保 靠專制事難成 / 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背後到底是甚麼? / 穹頂之下的政治霧霾 / 沒有言論自由、沒有真相
臺灣的空氣問題:【我們的島】呼吸的風險PM2.5
臺灣的空氣問題:空汙破表 雲嘉髒如黑洞
中國的網路輿論控制:「穹頂之下」看輿論引導和管控
- Mar 01 Sun 2015 14:10
穹頂之外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