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寶釵,《嘉義地區古典文學發展史》,嘉義:嘉義市立文化中,1998。

日治時期嘉義古典文學作家及作品:嘉義市

一、賴雨若(1877-1941)

賴雨若,號壺仙,成仁街賴世觀廣文長子,以世觀奠下的基業,在嘉義門望與德欽徐家、時輝賴家同。1923年(日本大正12年),雨若登第日本辯護士考試,歸嘉義開業,以「必也使無訟」為宗旨,勸人息爭。雨若在嘉義城南闢地數畝,遍植花果,號「花果園」。設壺仙義塾,灌輸祖國文化,鼓吹青年進出大陸,因此觸日本政府忌諱,將學徒所建壺仙胸像,挾持而去。1947年十月十日,旌表為抗日烈士。雨若少岐嶷,謹言行,賦性恬淡,雖出身高第,而絕無紈袴惡習。嘉義人士,咸相傾倒。雨若詩主性靈,不事刻畫,林玉書說他「旨少宋艷班香,氣迫韓潮蘇海」(《壺仙詩集‧序》),負笈東都,遊華西夏,於遍歷名山大川,飽嘗靈風秀氣,視野開闊,胸懷家國,以是發為吟詠,睥睨一切,豪放超逸之中,跌宕一種沉鬱胸懷,格外動人。雨若平生又抱大自然主義,晚年詩饒富禪味,標道氣,出警世風人語,然意圓筆順,詩溫醇深刻,言之有物,加上交遊甚廣,與台南連雅堂、台中林幼春等時有往來,與嘉義文人更是唱酬不輟,及改隸之後,結茗香吟社以自遣,並為羅山吟社、嘉社等吟社詞宗,這些他人所不及的經歷,形成雨若詩的特色。林培張〈題賴惠川世兄玉照〉云:

文明人物春潮起,君獨翩翩高顧視。
庚梅稽鶴羨丰姿,颯爽鬚眉呈繭紙。
書生結習盡刪除,雅詠絃歌傲朱紫。
達兼天下窮一身,勉學壺公縮地理。(其一)

人生竹帛不垂名,寄身端合畫圖裡。
萬卷消磨閱世深,亞雨歐風收眼底。
不藉丹青寫胸情,襟懷自有佳山水。
為問伊誰尺鏡中,避世避言奇男子。(其二)

第一首首聯寫雨若的外貌,中二聯寫賴雨若的性情,接著寫雨若的閱歷,最後作結以一「奇」字。第二首著眼賴雨若的閱歷、懷抱,正是雨若生平最佳寫照。

賴雨若著《壺仙詩集》,集中詩可以分為數類:

(一)家國關懷:

在〈庚子中秋望月〉這一首詩裡,賴雨若自註云:「時聞團匪為亂,萬國聯合軍攻陷北京,故托月寫懷耳。」底下這首〈丁未陰曆除夕雜感〉,呈現了雨若個人的家國感:

亞洲全局亂如麻,歲暮何當又憶家。
藉酒消愁愁莫解,對梅遣興興難賖。
關心大陸流千派,掉臂狂砍手八叉。
破碎山河猶未補,去何容易是年華。

賴雨若〈悼癡仙詞兄〉說的:「故國山河逢破碎,縱情詩酒似佯狂。」寫癡仙之際,事實上也寫自己。〈地震後過義橋庄(義橋庄予養母劉氏之故里也)〉寫殘破的家義,呈現對故友鄉土的追想,不勝今昔之感:

冷煙踈竹一孤村,訪問親友半弔魂。
細認當年舊遊處,頹墻碎瓦跡猶存。

〈感恩〉則是寫在乙未之後對故國的繫念,詩人感慨改隸多年以後,漢文化的影響力逐漸遠去,其盛況在台灣流衍成傳說:

版圖別隸經幾年,城廓依稀景物遷。
萬戶蒼生懷舊主,中朝盛事已空傳。

而〈台灣文化三百年感懷〉是一首頗具氣勢的史詩,捨去影射的象徵筆墨,詩人以白描手法直寫台灣經歷的人文興亡:

三百年前海上山,蠻煙瘴霧擁千鬟。
流氓海寇和蕃族,各自蟠據在此間。
世外桃源堪比擬,長春花木自幽閉。
仙鄉好夢忽驚破,時有荷蘭巨艦過。
探知寶庫此中藏,佔據安平行賦課。
築樓赤崁擅威權,驅使島民收巨貨。
天惠豐饒山水佳,臺灣自此名聲播。
紅毛碧眼恣誅求,眾庶不能高枕臥。
明末忠臣國姓爺,企圖恢復大中華。
欲於海外求天險,來逐蘭人建師衙。
據此欲為持久計,扶明社稷志堪嘉。
皇親遺老競來台,漢族勤勞闢草萊。
銳意創成新國土,中原席捲擬重來。
而今沃野青青接,都是先民汗血開。

三世傳承臻克塽,已無乃祖大雄才。
難將隻手支全局,幼弱降清也可哀。
卻幸滿廷尊孔教,絃歌禮樂煥然哉。
慕明思想猶潛伏,二百餘年亂數回。
乙未版圖重易主,自然風氣殊於古。
星霜已歷三十餘,物質文明頗自詡。
俯仰古今三百年,猶留史跡供人覩。
漁樵無意問興亡,只向溪山談風雨。
妓女不知盛與衰,歡場夜夜鬥歌舞。
觸目興懷感慨深,何時文化追鄒魯。

是從台灣三百年前仍為傳說中的海上仙鄉敘起,海寇、蕃族、荷蘭、明鄭、清治,一直到已未割土,終結於「商女不知亡國恨」,台灣文化飄泊失根的憾恨,在在呈現於賴雨若這位台灣末世文人的情懷之中。詩作出以歌行的方式,氣勢磅礡,敘事簡練,承轉靈活,是嘉義古典詩的翹楚。

(二)遊歷吟賞:

賴雨若遊跡遍中國、日本,他的遊歷吟賞詩氣韻生動,既能寫出景觀特色,又能寫個人胸廓,情景交融,不乏佳作,如〈東京途次觀鄉村光景口占〉:

富國強兵自有方,富強第一重農桑。
男鋤菜圃女芟草,父種田疇子上庠。
茅屋林中浮一角,畫圖景裡認千莊。
我來恰值冬成候,紅葉山運野稻黃。

從鄉村光景裡思考富國強兵的方略,可以看到賴雨若風標獨立的襟期。又如〈遊阿里山雜詠(辛酉秋九月)〉:

火車迴走入深山,人在危軜石壁間。
下有清泉奔澗去,上看飛鳥逐雲還。
時聽林間伐木聲,可憐巨樹倒縱橫。
轟然墜地如雷響,山嶽動搖百谷鳴。
名山到處景皆幽,了卻人間萬斛愁。
我欲年年來避暑,傍巖擬築讀書樓。
樹海雲峰入眼來,千年老檜盡良材。
昔時古鏡人踪少,今日蕃山利藪開。
鐵軌迴環層嶺畔,煤煙舒卷翠林隈。
一株神木巍然立,看得塵寰劫幾回。

從阿里山小火車蜿蜒於山麓,飛鳥逐雲,伐木丁丁,動人心魄,美麗的江山物產何等富厚,卻在今日盡淪為他人所用,空教一株神木巍然天下興亡。在大自然動人的物色裡看歷史興亡,椽筆的力道直透紙背。

(三)禪味道學:

壯、晚年一面提倡漢文化,一面以閒適入道,賴雨若筆下流溢著禪味道學,如:

絕口談塵事,開心結淨緣。
拈花初獻笑,轉念即神仙。

在賴雨若《壺仙詩集》裡,可以看到漢詩進入日據時期,題贈、慶輓的詩數量大幅增加,這些詩的價值不高,因此,不必在這裡詳論。大體而言,無論立身行事,或詩歌文章,賴雨若都堪為嘉義地方漢文人之典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嘉義 賴雨若 詩人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