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銀輝夫婦與廖繼春,1966)
廖仁義、劉碧旭
一、「賦形意志」的誕生
1931年,陳銀輝誕生於日治時期台南州東石郡鹿草莊(現在的嘉義縣鹿草鄉),父親出身農家,而後遷居嘉義市經營雜貨店,過著樸實無華的生活。而他卻彷彿是帶著畫筆出生的孩子,能夠在幫忙顧店的同時安靜作畫,自幼展現繪畫才華,得到長輩的讚賞。1944年,他考進台南州立嘉義中學校初中部。1945年台灣從日本殖民地成為中華民國的一省,1948年來自中國的藝術家短期任教於嘉義中學,擅長西畫的席德進任教於初中部,擅長水墨畫的吳學讓任教於高中部,陳銀輝因此能夠同時接受西方與東方的藝術薰陶;特別是吳學讓經常利用課餘教導他,既培養他更為專業的創作技法與理念,也鼓舞他想要繼續從事藝術創作的決心。因此,1950年陳銀輝同時考取台灣大學工學院與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科(現在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他獨排眾議選擇就讀當時普遍被認為現實出路比較不好的藝術科系。
陳銀輝正是在台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以後藝術科積極擴編的時期進入就讀,得以親炙眾多大師門下。這個學校,原本是日治時期1922年成立的台灣總督府台北高等學校,二次大戰結束以後,國民政府接管台灣,1946年改制為台灣省立師範學院,1967年改制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1949年,中華民國遷都台灣,許多傑出的藝術家也渡海來台,多位大師任教於這所學校。當時,該校的藝術科也就成為東西繪畫師資陣容最為精彩的專業重鎮。西畫方面,台籍藝術家有廖繼春、李石樵、陳慧坤、張義雄等,渡海來台有朱德群、孫多慈、馬白水、莫大元、林聖揚、袁樞真、趙春翔等;水墨畫方面,台籍藝術家有林玉山等,渡海來台有溥心畬、黃君璧等。
1950年,個性好學的陳銀輝,東西並進,主攻西畫,油畫師事廖繼春,水彩師事馬白水,素描師事林聖揚與陳慧坤,並能琢磨水墨畫的筆墨精神,探索精神意境與生命境界。1954年畢業於師院藝術科,回到南部中學教書,1957年莫大元擔任系主任期間獲聘回到母校擔任助教,開始他的教職生涯,從艱苦到沉穩,歷經講師、副教授與教授,歷練既久,終於成為以「陳銀輝風格」享譽藝壇的藝術家,也成為循循善誘的藝術教育家,除了台師大,也受邀去國立藝術學院與文化學院兼課,培養出許多傑出的後輩藝術家,例如蘇憲法、林文昌、許自貴、薛保瑕、郭博州、黃進龍、莊明中、董心如、林欽賢以及更多藝術家。1995年因為身體因素申請退休,1996年遷居台中,創作從未中斷,甚至再創高峰,並在中部地區鼓勵許多後進,例如倪朝龍、廖本生以及台中市美術協會也都隨時就近請益,亦師亦友,如今已經桃李成林。
二、前輩大師的腳步
從他最欣賞的四位藝術家,我們能夠更加清楚認識他選擇的藝術價值與創作姿態,他們是:吳學讓、廖繼春、洪瑞麟與張義雄。
1.吳學讓(1923-2013):最初便是因為吳學讓的無私教導,少年陳銀輝的「賦形意志」得到鼓舞。當時,他也曾經學習水墨畫與篆刻,直到現在他都還保存著當年自己手製的篆刻作品。吳學讓出生於中國四川,就讀杭州國立藝專時期曾經從學於中國畫學大師鄭午昌,來台之後推動現代水墨,他的水墨書畫既傳統又現代,尤其善用線條與色彩,增添現代抽象繪畫的趣味。這個抽象繪畫的種子,應該在高中時期就已植入陳銀輝的藝術心靈之中。尤其,吳學讓雖帶著現代水墨的革命精神,卻又自號「退伯」,誠如張光賓譽之「退思勵進,寧為笨伯」,他與世無爭的處事風範相信也早已影響了陳銀輝。
2.廖繼春(1902-1976):1950年陳銀輝進入台灣省立師院,大師雲集,如魚得水,盡情遨遊,把全系的老師都當成學習對象,盡收日月精華,我們也就不難理解林玉山、馬白水與莫大元都是他為得意高徒。既然專攻油畫,廖繼春就是他的主要師承。廖繼春成名於日治時期,早已是台灣美術的一代大師,熟稔寫實主義與印象主義,戰後以來經營後印象主義,特別是野獸主義的色彩布置,強調色彩作為造型的創造元素,而不只是造型的外表。因此,陳銀輝的繪畫注重「取色賦彩」,正如馬諦斯(Henri Matisse)、德漢(André Derain)、佛拉明克(Maurice de Vlaminck),甚至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色彩成為繪畫的構圖基本元素。
3.洪瑞麟(1912-1996):洪瑞麟既是日治時期石川欽一郎1920年代後期在大稻埕「台灣繪畫研究所」的弟子,1936年畢業於日本的帝國美術學校。留日期間的作品明顯屬於野獸主義的風格,而且題材方面也明顯關注勞動者的身影。返台後倪蔣懷邀請前往瑞芳礦場工作,得有機會直接刻劃礦工的勞苦身影,雖然他並不是礦工,日後仍被尊稱為「礦工畫家」。陳銀輝既尊敬洪瑞麟的藝術表現,也佩服他的生命情操。誠如倪朝龍指出:「陳銀輝認為洪瑞麟最動人的是作品的質感,速度的、凝鍊的線條。雖然洪瑞麟作品多偏寫實的東西,糗其獨特的個性與風格,出現的形式儘管樸實、粗獷,傳達出的卻是最強悍真摯的感人力道。」或許從洪瑞麟的作品中,他看見一種在時代環境中依然堅韌的個人意志。
4.張義雄(1914-2016):張義雄1914年出生於嘉義市,也曾就讀嘉義中學,仰慕陳澄波而赴日學畫,但因個性叛逆,並未順利取得學位,卻因才華洋溢屢獲賞識,戰後曾任教於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與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最後仍因叛逆而遠走日本與法國,然而她堅強的藝術意志表現出來的創作姿態與繪畫作品卻彌補了一切,如今他已經成為台灣美術史的傳奇,他的繪畫也成為廖繼春以後野獸主義的經典。陳銀輝之推崇張義雄,從他的客廳一進門就可明顯看到張義雄的〈萬華秋天〉(1957),已在不言中。而他自己的〈街景〉(1959)與〈三峽古屋〉(1960),似乎也見證了他們色彩觀點的相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