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繡
【納紗】納紗又稱紗繡、穿花,是用彩線在素紗地上按織格紋眼進行刺繡的統稱。有那紗與戳紗之分,一般將納一絲(一絲串)也就是滿地不露紗的納繡錦紋叫納紗或開地錦,露紗地者習慣叫戳紗。還有一說,就是北方稱戳紗,南方叫納紗。納紗源於宋代,元、明都有精品被稱道,盛行於清嘉慶年間。
「納紗」繡做時,先將繡稿描在繡料的背面,用針從反面按圖穿繡正面可德所需紋飾。繡線採用劈絨,粗細視紗眼大小而定。這種針法簡單,易於操作,繡現在紗地網眼間可採用直、橫、斜、跳等各種方法穿繡,但要注意不能將繡線拉得過緊或過鬆,引免損傷格眼或起毛套,影響刺繡效果。
【納針】這種繡法,多在鋪針面上,用合股線作滿地頂針納繡,作出塊面花紋。納針結實不怕洗、不跳線、不起毛。一般民間作枕頭頂、苫單、桌圍、門簾都常採用此種針法。
挽繡
【挽針繡】挽針繡又稱:拉鎖子、盤切針、繞線繡、鎖絲繡、打倒子。繡時要用兩條針線。它的運針方法是:先將第一條繡線由背面刺出繡面,第二線繡針緊傍第一線也刺穿繡面,用第一線沿第二繡針逆時針盤繞一圈,再拉起第二線向後釘一針,將所繞之線圈固定。第二線向前再刺穿繡面,仍用第一線逆時針盤繞,第二線再固定……依此反覆作繡。第一條繡線只在繡面上作盤曲紋飾,除起落針外,背面不露針迹。第二線只上下穿釘,起固定作用,通常這條線採用較細繡線,如變換兩條繡線的粗細、色澤,可產生各種有趣的視覺效果。
這種針法耐磨擦不易損壞,紋飾整齊美觀,富裝飾性,在民間日用繡品中應用極廣。
如果將這兩條繡線左右擺動盤線釘固,又可得挽針的變格形式,稱「複式挽針繡」或「雙挽針」。
【盤曲針】盤曲針是挽針繡的變革形式。也要用二根針線操作,一根繡線盤繞花紋,另一根繡線則回針作刺,固定所盤繡紋。盤線多用合股粗線,回針釘通常採用較細的線。在刺繡過程中還需借助一根粗絲或小圓棒輔助,如同用棒針織毛線那樣,挽一扣,釘一針,邊釘邊撤,盤繡成微恙。還可以隨意換線控制深淺層次的變化,做起來較為費工,不是常見針法。用以盤繡花卉紋飾,有別種針法難以達到的立體效果,裝飾味極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