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了過去,最後,用圖表談談未來吧。以現在中客降到 25 萬人左右作為基準點,如果中客繼續維持現在每月平均少 10 萬人次的走勢,大概兩年之後中客就會見底了。以這幾年其他國家的增加幅度,要是這個最糟狀況真的發生了,大概需要四到六年才能把中客的坑回填(旺季應該會填的比淡季快)。在坑填滿之前,中客影響最嚴重的應該會是各國遊台淡季的時候,畢竟照慣例淡季遊客的增幅少,旺季的增幅多。中客緊縮這樣無差別的炸下去在淡季自然會格外明顯。中客緊縮多少強迫台灣必須向外找尋更多的旅客來源,而多元化的旅客雖然服務起來沒有語言相近中客容易,但還是有其優點的。不同國家的因淡旺季不同,而使得各國遊客得以互補,讓台灣的觀光業淡旺季區隔縮小。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南韓的遊客。南韓遊客雖然數量上在東北亞排名第三,落在日本、香港之後,但是近年來也急起直追,在 2017 年一月達到 11.2 萬人次,比起去年同月增加了 3 萬多人次。再加上韓客遊台的旺季是在每年一月,剛好是其他國家的淡季,這樣一來就可以抵消部分台灣一月的旅遊淡季。正因為這一兩年南韓遊客的增加,從下圖可以看到東北亞地區的遊台淡季已經從過去的一月變成二月了。(不過,現在韓國遊客數量還是不足以改變全年全球遊台的淡季...

15.jpg

16.jpg

從韓國遊客僅僅增加 3 萬就開始改變區域遊台淡旺季的這件事,來到了本文的最後一點:台灣的觀光還有非常、非常大的發展空間。除了韓國和最近興起的新南向,還記得那個僅占了來台 10% 旅客的的四大洲嗎?那裡就是台灣觀光的另一片藍海。別忘了,台灣的觀光業可以說是剛起步而已,如何充實自己的內容和文化深度是當務之急。從數據上可以知道,台灣還有幾乎是一整個世界的市場可以開拓。只著眼於中客帶來的輕鬆錢,就只會重蹈過去八年台灣的觀光業在中客這個紅海裡相互削價競爭,殺的血流成河的經驗。台灣政府和觀光業在面對中客不來的困境時,也應該開始整頓自己,做好航向藍海的準備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