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比起十年前的故宮八十院慶,故宮九十年的紀念平淡很多。故宮八十年雖然因為故宮大修的關係延遲,剛整修完的館舍也有很多爭議(我居然寫過,真是時間匆匆),但不可否認,當時的大展確實樹立一個新的標竿,要說從此時故宮在中國美術史的地位才真正凸顯,也毫不誇張。而且北宋大觀展下開故宮策畫大展的標準,之後的南宋展、浙派展、蒙元展、山水合璧等大展,我認為多少都依循當時的北宋大觀展,可以說是關鍵的分水嶺。但是九十院慶的展覽,不僅展出的作品重量不如十年前,就連整體的規劃也不如十年前,很難想像這竟是在國民黨執政下的規劃,如果單純看這兩次十周年院慶,套上平素民眾對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刻板印象,我會以為八十院慶是國民黨執政,而九十院慶是民進黨執政。

撇除故宮及臺灣政府的心態不論,拜這幾年中國遊客蜂擁湧入台北故宮所賜,故宮的能見度比起過往倒是高了很多─當然也不乏有弊案的關係。又因為去年年底故宮南院開幕,彷彿故宮之於臺灣,似乎不像過往那樣若即若離。是的,對我來說,故宮與一般臺灣人其實是很疏離的,我不只一次提到,我們家除了我,家中成員沒有人去過故宮超過兩次。有次我跟我父親說,你這一兩年練書法練這麼勤,為什麼不找個時間去故宮看一下書法作品,親眼看一下真跡?父親雖然覺得有理,但僅止於點頭稱是,他還是沒有去故宮。

在這樣的氛圍下,日本記者野島剛寫出《故宮90話》,就很值得注目。野島剛不是第一次寫故宮,前一本《兩個故宮的離合》便已經很受注目。這中間他雖然也寫了其他主題的書籍,但故宮大概是他一直很有興趣的主題,故宮除了過去的身分與近代所賦予的博物館意義外,最重要的,其實是故宮所代表的濃厚政治意涵。在前一本書的基礎上,野島剛試圖呼應故宮九十院慶的週年紀念,將他第二本跟故宮有關的書分作九十話,而且相較於前一本是先出日文後出中譯本,《故宮90話》卻是中譯本先於日文原本出版,而且是由臺灣少數以藝術出版為主的典藏出版社所出,多少可以看出此書的企圖。

90話雖呼應故宮九十年的特殊時間,但內容上並不連貫。書中將90劃分作三部分,分別是「話文物」、「談故宮」、「訪昔人」,看似紛呈豐富,但我對「話文物」的部分有點微詞。野島剛自己也承認他並不擅長藝術文化的內容,這使他在文物的介紹上就有出現很多似是而非的錯誤。不過換個角度看,野島對文物解讀的小錯誤,也可看出日本人思考與我們的差異之處,這點倒是值得細究。而且野島雖然說盡可能台北與北京兩地平衡介紹,但就文物部分,卻清一色都是台北故宮的,這種選擇上的偏好,是因為台北故宮確實比較文物資訊,還是北京故宮不願提供?難以究知。

其他兩部分,倒是比較切中他從政治切入的故宮觀點。其實戰後故宮文物分隔兩岸,確實有過明顯的政治情勢轉變,初期中共以盜竊定位蔣介石運故宮文物至臺灣的行徑,並對外宣傳國民黨要將這批文物賣給美國,試圖引起民憤。這件事情當然是子虛烏有,但可以看出故宮文物確實被視為某種文化正統的表徵。及至民進黨執政後,故宮文物的中華正統在臺灣開始格格不入,但此時中共卻又開始將台北故宮視為兩岸統一的關鍵象徵。全臺灣最與中國相互呼應的地方,非故宮莫屬。即使民進黨八年來一直希望淡化這個濃厚的意涵,但卻不能阻擋中國意淫台北故宮。時至今日,眼見民進黨又再一次執政,蔡英文選了一個與故宮沒有什麼淵源的人入主,但此時的故宮已經有一間南院,人事布局也經歷轉變。故宮會怎麼發展,自5月20日開始會是一個新的開端。

 

arrow
arrow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