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藝術學刊 第1-5期目錄
第1期 2006年12月
黃光男,博物館展覽理念與規劃
羅世平,織錦迴文─寶山遼墓壁畫與唐畫的對讀
李宏,從周初青銅器看殷商遺民的流遷
林進忠,《悲盦手札》相關研究
游國慶,古漢字與雜體篆─以三十二體篆書盛京賦為例
林文彥,古璽掇遺
陳奕愷,來自敦煌的香樂之神
杜三鑫,即令餘事亦驚人─江兆申先生篆刻藝術初探
張克齊,飛羽英姿山中精靈─台灣藍鵲寫生創作研究
張進勇,張大千與流沙墜簡
吳恭瑞,高劍父之改革理念初探
蔡介騰,篆刻空間美感析論─篆刻創作研究
徐建國,傳統書畫裝裱材料及工序對書畫保存之影響(以立軸為例)
黃華源,再論吳昌碩六十以後繼年篆刻作品與史料之考察
楊敦堯,圖寫興亡:實景山水圖在清初金玲社會網路中的意涵
林敏智,顛覆符號思考與視覺的狂想者─達利
葉惠美,「意、韻、情、─惲壽平花鳥畫探討
香取潤哉,山本竟山在台灣的碑刻書法
沈明芬,鉛白顏料的變色處理之研究─以兩張東方繪畫修復為例
陳信良,西魏「獨孤信」十八面體印文的書法研究─暨數位化3D製作
張秀琴,旅
葛小蓉,荊楚文化的藝術
施柏松,董作賓的甲骨文篆刻作品探析
黃俊誌,先秦肖形璽印在近代篆刻創作的傳承應用
張雲超,樓蘭出土的〈李柏文書〉、〈濟文書〉與「華督殘紙組」
第2期 2007年6月
沃興華,論于右任書法
河內利治,何紹基書《秦興縣襟江書院記》
李郁周,台灣與日本的書法交流
林進忠,東周鳥蟲書的文字造型藝術
李宗仁,山水繪畫的創作與思維
高雲龍,試析松竹梅的象徵意匠
蘇守質,日本繪畫創作的技法與象徵意義
黃明媛,羅伯特‧史密森「地點/非地點」系列作品探析
杜三鑫,晚清印外求印用字小考
葉惠美,心源情境
蔡麗雲,石濤之似與不似形象意念探析
李憲專,足臂十一脈灸經書法研究
黃一鳴,王鐸書法的扭曲與變形
陳重亨,秦印字形體勢的變異考察及隸化現象析探
陳忠建,書法網路教學方法研究─九年一貫國中小寫字課程
黃雅茹,書法風格中典範與類型的交互作用─以阜陽漢簡倉頡篇為例
李泰瑋,郭店楚簡結字體勢分析
林勝鐘,淳化閣帖王羲之帖名商榷
邱瀅霓,齊璽印風與文字研究
劉嘉成,吳讓之仿秦漢印之研究
張益昇,光與影的對話─水墨創作研究
第3期 2007年12月
沃興華,論展示空間的變化與自體書風的發展
林進忠,唐代篆書「浯溪三銘」的書寫者
平野和彥,何治法的詩書畫篆刻─關於東方藝術的發展和走向未來的若干問題
金丹,論包世臣書法流派及其現象
蔡清德,文徵明與金陵書嘉交遊考略
林隆達,禪意書風探析
游國慶,宋孟英集篆十八體書碑及其相關問題
黃智陽,書藝觀念與觀念書藝的離合
何堯智,從東方水墨的題款藝術探索當代視覺語言
林錦濤,任伯年畫作鈐印事實研究
蔡顯良,宋代論書詩發展概況
陳學嬪,有意味的形式─魚‧鳥
陳信安,新〈印學書庫〉的建構與應用研究
林逸安,「借物喻情」─生活意象之水墨畫創作研究
羅宇均,「稚情化境」─天真童顏的水墨畫情境研究
盧瑞廷,鄭月波「隔紙畫」與「指畫」創作研究
游世河,「殘缺的美感」─高一峰水墨畫風格之研究
張瑞蓉,岩畫圖像與藝術創作研究
劉東芹,文彭晚年書法篆刻活動及兩京行迹考述
張益昇,藍蔭鼎生平事略
第4期 2008年6月
黃光男,透視水墨畫教育
陳池瑜,張渥的《九歌圖》與神話形象
毛建波,近代美術史視野中的余紹宋
李郁周,蘇軾《寒食詩卷》黃庭堅跋語析義
游國慶,三十二體篆書金剛經之岩記
蘇守質,近代膠彩藝術之考察─基底繪材的認識與應用
張進勇,張大千的款文書風特質
吳恭瑞,藝術的創造力初探
劉東芹,宋曹交遊考略
李承珍,研究李可染論著中的偽作鑒別
李佩詩,明亡前後金陵勝景圖像之研究─以松巒古寺為例
張秋停,彩墨畫之可能性探討
張瑞蓉,原始‧蛻化‧再生─繪畫創作研究
郭欣怡,「寫‧真感情」─女性情態之創作論述
黃宏文,山岩交響─「岩」之心向水墨創作研究
陳瑩,傳情映心境─庶民人物畫創作研究
陳淑嬌,石獅之陰陽美學創作
劉有慶,縱情丘壑─山水皴法創作之研究
張峰碧,水仙繪畫與人文情境
徐凡軒,型態過度:水墨藝術中的當代情境
簡楷倩,雪舟山水繪畫中禪意的表現
陳文曦,閻立本的《十三帝王圖》初探─以冕服「十二章」紋飾為基準
第5期 2008年12月
吳松,以水墨元素為特徵的人體繪畫課程─擴展人體審美型態與內在價值的自由邊界
黃宗義,讀《絳帖‧唐顏真卿書》
陶喻之,〈青天歌〉底辨青騰─〈青天歌卷〉問世背景蠡酌兼談徐渭字畫明清鑒藏始末
林進忠,水墨繪畫傳承的人文情境本質
蔡友,從元陽梯田寫生談《寫生與創作的實踐》
廖新田,論藝術品的神聖性─從社會科學的思考出發
黃戈,明代「雅集圖」話題在朝鮮後期的播遷
金寶敬,中國《顧氏畫譜》對朝鮮後期繪畫的影響
蔡顯良,宋代論書詩的主要題材與特色
鄭多鏗,談篆刻刀之種種
曾子雲,長沙出土滑石印風格概述
林清鏡,象外之象的邂逅─繪畫創作研究
李秀香,書畫手卷的典藏與維護探討
謝榮恩,出土楚簡文字的字體考察─以〈包山楚簡〉為例
黃華源,再探《日本書寫‧書道教育史資料》對台灣書法研究提供之參考
呂松穎,當代水墨「材料學」初探
王慶鐘,「書畫為體‧生活為用」─以社造為例
何美青,中國現代書法初探
張春發,書畫合參之書法創作研究
林品均,丁衍庸與林風眠、關良之水墨創作風格初探
張益昇,藍蔭鼎的水墨畫導向
劉欣宜,傅抱石仕女人物畫鑑定初探
蔡孟宸,從趨吉避凶道安身立命:論先秦「配帶印」
王忠仁,帛書《戰國縱橫家書》文字特性分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