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余杰,《在那明亮的地方:台灣民主地圖》,時報出版,2014。

在八九後的中國異議份子當中,余杰是少數很明確表達支持台獨的人士。我總認為,中國的民主異議份子,對台灣民主的認識似乎都不甚準確深入,一則固然是因為他們終究無法支持民進黨與背後所代表的台獨精神,再者他們亦不太了解台灣民主發展的來龍去脈,即使台灣的著述汗牛充棟,他們資訊的來源似乎僅止於中國轉錄的二手資料。

所以,余杰此書最特殊之處,是他在描述這些台灣民主重要的據點時,居然可以完全以台灣的理解角度來介紹。他在談論二二八事件時,不會拿中共政府的鎮壓比較,認為這個事件微不足道。僅是如此,我就覺得難能可貴。這本書雖是中國人所寫,但也足以給不熟悉自身民主發展的台灣人閱讀。

雖然一直以來,流亡海外的異議份子都以民主自由為訴求,希望中國可以踏上政治改革之路。但他們似乎對台灣的民主進展無甚興趣──莫說是他們,就是擁有相對自由的香港人,對台灣民主發展的認識也非常貧乏。我不清楚在雨傘革命後,香港人是否會比較理解台灣的民主發展史,但很顯然,台灣縱使一直自詡華人民主標竿,其他華人世界卻鮮少對台灣民主有深入的認識。

比如說,BBC中文網前幾天有一則新聞「蔣經國逝世週年,大陸網民稱讚他開放民主」,這種論調在中國幾乎是共識,就連自詡進步、想追求民主的知識份子也不例外。當然,這多少也受限於台灣分裂的民主認識,確實有不少人對蔣經國晚年開放黨禁報禁的舉措看成是台灣民主發展的關鍵,但這完全忽略了台灣黨外運動與國際壓力的交互影響。所以,余杰肯認真了解台灣民主的過往,不囿於中國既有的成見,我很意外。

而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也說明台灣民主發展的「宣傳」還不夠。比如以馬政府面對中國的民主宣傳,僅止於口號,而實際上中國人所感受到的台灣「民主」,不過是政治亂象。我很懷疑這是故意為之,讓中國人有種「民主也許自由,但太混亂」的刻板印象,加深中國人對民主制度的成見,間接地鞏固中共的極權統治。台灣人如何爭取民主的過程,在「宣傳」上幾乎消失不見。也許就策略上,台灣不宜如此高調的向中國人傳播台灣民主發展的過程,但正如余杰書中所提到,其實許多台灣人自己也不甚清楚。就這點論,台灣的民主教育仍相當不足。

拜占領立法院的契機,台灣的年輕一輩終於掙脫「台灣太民主」的錯誤觀念,意識到自己對台灣歷史的認識幾乎一片空白,努力去填補那片缺漏的過程。但這也提醒我們,台灣的民主,不僅僅只是對既有制度的改革,更要加上對過去歷史的認識,藉此凝聚共識,才有可能真正建立民主的精神。有余杰所寫出這樣的書,是相當重要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余杰 台灣民主地圖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