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12 黃公望〈九珠峰翠〉,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此圖原無作者款印,全賴畫上跋文決定作者及真偽。
四、題跋補助鑑定釋例黃公望〈九珠峰翠〉,台北故宮博物院藏(PL.12)
黃公望〈九珠峰翠〉,學者對這張畫的時代有些爭議。爭議的原因在於它的材質,這張畫是畫在綾上、而不是絹,一般人認為要到明末清初,才開始用綾這種材質來寫字畫畫。另外,從畫風來看,這件作品的線條性質與〈富春山居圖〉不太一樣,因此很難作判斷。所以有學者寫文章,說這張是假的。那我現在要證明他是真的,怎麼證明呢?書法就變得很重要。因為黃公望的每一張畫風格都不太一樣,像是〈天池石壁〉或〈九峰雪霽〉,更何況這張是畫在綾本上,不是紙或絹上,感覺上更不一樣。還好畫上的書法是同時代人寫的,所以可以用書法來證明這張畫,然後再回頭從材質及風格上來看這張畫可不可能是黃公望的作品。
PL.13 黃公望〈九珠峰翠〉楊維楨題跋真蹟。有楊氏真跋,可決定此畫為元代作品。
〈九珠峰翠〉上面的題跋有兩個人最重要。這張畫的定名,是從這首詩「九珠峰翠接雲間,無數人家住碧灣。老子嬉春三日醉,夢迴疑對鐵崖山。鐵篴」而來的(PL.13)。鐵篴道人就是楊維楨,他存世的書法有很多,我就為了這張畫對楊維楨下了一番功夫。這件楊維楨的用筆,有一些捺筆帶有章草的的味道,有時候很狂放,有一些比較規矩,整個行氣變化不是很多,但是寫得很自然,品質很好。楊維楨其他的作品,也經常出現章草的捺筆,像是〈張氏通波阡表〉。另外,楊維楨的簽款也都大同小異,佛利爾美術館藏的鄒復雷〈春消息〉上楊維楨的簽名「老鐵」,和這件的「鐵」字寫法一樣。所以〈九珠峰翠〉上的字一定是楊維楨的真蹟,然而楊維楨只是提了一首詩,並沒有說到此畫的作者是黃公望。
PL.14 黃公望〈九珠峰翠〉王逢題跋真蹟。此跋是進一步證明此畫為黃公望真蹟的關鍵。
另外一個題跋是「梧溪王逢」寫的(PL.14),王逢這個人一般人不太清楚。但是他在後面題了「王逢為草玄道人題大癡尊師畫」。大癡尊師是誰?就是黃公望。草玄道人是誰?就是楊維楨。因為黃公望沒有在畫上簽名,這是一張無款的畫,但是王逢的題字明白告訴我們,黃公望為楊維楨畫了這張畫。所以這個題跋非常重要,如果可以證明這個題跋的人是楊維楨同時代的人,而且這個題跋是真蹟,那就可以證明這張畫是黃公望畫的。在台北故宮一件〈宋人問喘圖〉上,也有王逢的題跋,上面有一些章草的筆法,跟〈九珠峰翠〉上面的字一樣,這是時代風格使然,就連「梧溪王逢題」這幾個字也是一模一樣。再進一步比較王逢的圖章「王原吉」、「儉德堂」、「茂林修竹之所」,這三顆印也同樣出現在〈宋人問喘圖〉上。王逢的字還不只這些,還可以找到其他的例子。我把「梧溪王逢題」這幾個字簡在一起作排比,這些簽名都是出於同一個人,連圖章都一樣。所以,證明了王逢的題識是真的。王逢是楊維楨的朋友,也是黃公望的朋友,既然他說是受楊維楨之託並題明這是黃公望的畫,那還有什麼話講,我們能夠否定這張畫是黃公望嗎?
雖然有學者用材質來否定這張畫,但其實我們對材質使用的狀況還不太了解。我仔細觀察過〈九珠峰翠〉這種綾的材質,跟明末清初的綾是不太一樣的,屬於一種比較古老的花綾。這種花綾,不但元代使用,宋代也有一些例子,台北故宮藏的宋人書蹟有些寫在綾本上,所以絕對沒有問題。〈九珠峰翠〉是個很好的例子,就是用書法來幫助鑑定畫,尤其當畫家每一張作品風格都不一樣的時候,書法是可以發揮相當大的功用。有了這樣的認識,再看此畫的術石山皴,與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中某些段落也是一脈相通的。
PL.15 馬琬〈春水樓船圖〉,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馬琬傳世作品較少,純從畫風難以肯定,好在有題跋作為有利輔證。
馬琬〈春水樓船圖〉,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PL.15)
下面也是一個用書法鑑定畫的例子。馬琬是活動於元末的畫家,比起元四大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的時間稍微晚一點,他的名氣雖小,卻是一位畫得很好的畫家。馬琬這件〈春水樓船圖〉跟另一張他學高克恭風格的〈暮雲詩意〉很不一樣,馬琬在兩件畫上的題字看起來有些不同。所以畫上的其他題字對於判斷此畫的真假就顯得很重要。其中一則題字是馬琬的友人楊維楨。這一則楊維楨的字是比較早期的風格,跟典型的楊維楨不太一樣。通過對楊維楨書蹟的全面研究,可以肯定這是屬於早期的楊維楨真蹟。在這種情況下,鑑定楊維楨的字便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另外,還有鞏瑾這個人的題字,鞏瑾是誰?史料查不到,但是他的書法也是元末的風格,帶有章草的筆法。
除了書法,一方面也要從畫上的風格判斷。〈春水樓船圖〉的風格,跟吳鎮的〈洞庭漁隱〉很接近,都使用披麻皴,其實這種披麻皴就是很標準的元末風格。台北故宮另一件馬琬的手卷〈春山清霽〉,也是同樣有受到吳鎮的影響。另外,值得大家注意的地方,是〈春水樓船圖〉這張畫是重新「全補」的。「全補」就是畫重裱後,因為有些殘破而添加補筆,之後為了泯除補筆痕跡,又在全部的山樹屋宇上頭再罩一層顏色。最明顯的地方,就是大家所看到山頂樓閣的紅色,可能比原來的還要鮮明,這叫作「全補」。雖然畫上添加了顏色,但是它的畫法還是跟其他的馬琬有關係,因此這幅畫使吾人擴展了對馬琬畫風的認識。
接(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