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最後一集中文版上市的隔天我就去買了,花了兩個晚上把上下兩集看完。

看完了,心裡有種平和的滿足感──出乎我意料之外。可能是之前就已經知道情節內容,所有沒有探求未知的刺激,不過,並不妨礙觀興。

不過,在沉溺於魔法世界之餘,我發現羅琳可能對中國文化一無所知。當《哈利波特》出現「分靈體」的時候,我就滿腦子納悶:把靈魂分開很邪惡嗎?為什麼是黑魔法呢?我從小就接受人有「三魂七魄」的觀念,人的靈魂,本來就不只一個(一層)啊。也許把其中一個魂魄放在某種物品不太正常,但我也不覺得有多麼罪大惡極。什麼「失魂落魄」、「魂飛魄散」、「魂不附體」之類,在中國人的思維當中,是非常可以理解的。把靈魂拆散雖然很不好,但那是當事者本身很不好,而非邪惡。要說邪惡,就中國人的想法,試圖拆散別人靈魂的能力才是邪惡的。

羅琳恐怕不會想到「拆散(撕裂)別人的靈魂」(這樣也不能長生不老),這種思維完全不屬於西方的傳統。所以她用了「把靈魂撕裂」的說法,是基於「靈魂只有一個」的概念。但羅琳顯然是認為,一旦撕裂的靈魂碎片變成了「分靈體」,從其分裂的母體跟分靈體之間就沒有連繫,當分靈體被摧毀的時候,母體是沒有感覺的。這種邏輯也很奇怪。照理來講,既是同為整一,任何一個部份一旦消失,其他部分自然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至少「魂魄」的概念是如此──也就是說,只剩殘破靈魂的佛地魔,縱然不是虛弱到不堪一擊,也不可能那麼難纏了。

有些基督徒對《哈利波特》很感冒,因為小說世界中的魔法、精靈、奇怪生物等等,根本就是歐洲異教的傳統。不過在我看來,歐美的基督教文化也不見得純粹到哪裡,羅琳書中許多觀念,也都是基督教思想的延伸(他們不也有「聖誕假期」),總是離不開日耳曼與基督教複雜的交纏關係。兩相對照,我也才體認到我身上的「異教傳統」絕異於歐洲,至少靈魂觀就大相逕庭。好看歸好看,也就僅止於此了。後面文化層面的東西,就是枯燥無趣的學術課題了。

我們自己也不是沒有這種神祕迷人的世界。很多人都說過了,要比附西方的魔法世界,中國「江湖武林」的世界一點也不遜色,恐怕還來得更有趣點。魔法世界畢竟要跟「麻瓜世界」隔離,但江湖武林卻從來不需要跟尋常人隔開。我雖然覺得武林這種東西不免有點像是在美化古代的黑道幫派,或是消極的反政府(政府無法保障人民安全,才需要武功門派來保護自己不是?),難怪當年香港會出現金庸、古龍之類大家,現實的警察撈刮油水比黑道還猖狂,大家都巴不得自己能降龍伏虎,是在不能反抗體制當中小小的綺夢。

這樣想來,羅琳的小說彷彿也有點「言外之意」,像那個姑息怕事的魔法部長夫子,活像是英國以前的首相張伯倫,佛地魔的形象對比希特勒,好像也相當合適(殘虐、種族純淨主義),只是那個暴躁的老頭兒變成年僅十七歲的少年英雄,還外加兩個夥伴及一堆「見義勇為」者,陣容堅強許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