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Taïwan (12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圖來源:台灣古寫真上色 地點:大稻埕天主堂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片來源:沃草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台灣一直有類似「台灣幻象破滅,中國好棒棒」的文章,以及因為學測時節又到了,出現所謂資優高中生去申請中國大學的新聞。周偉航認為,這是台灣的外省族群大幅移往中國發展的「困境」,他們可能會是真正被中國「掏空」的一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09 Wed 2018 01:34
  • 觀光

東森這則新聞頗為詭異,前半看似是在講台灣觀光熱絡,但後半卻一轉講中國人嫌台灣是不適合去的地方。我不知道這篇連名字都不署的新聞發生了什麼事,也許有什麼奇怪的因由,講台灣總是不能只講好的,特別說到觀光,一定要提到「中國人不來,台灣觀光垮台」,不知道其他擠在九份街上的人都是些什麼人,也許在中國人眼中,只要沒有冠上中國這個詞的,都不是人。

前陣子去了台北故宮,我感受到一種很微妙的變化。中國團客確實變少了,本來下遊覽車處的大廳總是水洩不通,但如今走路至少不會一直撞到人,大聲叫嚷的情況也變少。但日本團跟韓國團卻明顯了起來,也有好些泰國團、越南團。中國的團客少了,但中國的零星觀眾卻很多,看展覽時,猛然旁邊就會冒出兒化音嚴重的京片子,其他各省的口音也有。他們通常看得比團客仔細(但這也很正常,畢竟時間多),也愛發表意見,雖說有時聽聽也滿臉問號,但好歹還算是雅愛文藝。台灣人去北京,還不見得會去故宮呢,中國人來看台北故宮,也算是忒有心了。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明尼加跟「中華民國」斷交,臉書「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粉絲頁給出一個相當公允的觀點: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底台灣人的腦袋都裝了些什麼?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ource

1. The official name of Taiwan is "Republic of China", not to be confused with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葉宜津日前在台南市長初選政見發表會上提出廢除注音符號,引起輿論聲浪。雖然我不太清楚台南市長選舉為什麼會牽扯到台灣的語言教育,但無論贊成與否,至少她成功變成新聞焦點。

注音符號是民族主義驅動下的產物,因為民族的成立需要一個統一的語言作為聯繫,所以需要用一套拼音系統來規範標準口音。但在台灣,無論是注音符號,或是注音符號所標註的「國音」,基本上都是外來的東西,注音符號所肩負的,其實是台灣數代人消抹掉自己母語的發展史。在台灣主體意識建立的過程中,與其去看注音符號是否該廢,毋寧更要問:我們還要用這套語言當作我們的教學語言嗎?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今年的春晚引起軒然大波,主因是有一段極度政治不正確的短劇,貌似宣揚中非友好,但找了中國人扮非洲大嬸,一口一聲講中國有多好,卻讓一個真正的非洲來的人扮猴子。這件事情顯然變成國際關注的焦點。中國處心積慮想要讓自己成為世界強權,卻似乎搞不清在敏感的種族問題上「政治正確」。

但這畢竟只是中國的國際觀瞻,嚴格來說實在不關台灣的事情。倒是春晚一個橋段的短劇,再次佔了台灣一次大便宜。裡面一段大部分由台灣演員演出的「回家」,講外省人回鄉探親的內容,實在讓人作噁。劇中飾演陪著丈夫(張晨光)回家的妻子方芳,口操一種非常戲劇性的「台灣國語」,用這個刻板印象貶低台灣人之餘,又講了一段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話: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繼之前的「區分臺灣的九種方法」後,有人不甘寂寞大幅擴充成三十六種。我覺得這樣太多了,有點膩,懶得翻了,直接看批踢踢的好了。

yv8n7t9dw6b01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暨「區分中國的十二種方法」後,又出現了區分台灣的九種方法。隨意翻成中文,博君一笑。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位在台灣活動的英國youtuber,日前拍下一位台灣youtuber在Youtube歲末晚會時穿著納粹制服的照片,在臉書上發表很沉痛的言論。他對台灣Youtube的控訴,我無法評論。但何以台灣人對納粹、黑人等西方的敏感議題如此無感,我覺得很可以討論。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an 04 Thu 2018 11:48
  • 炳忠

王炳忠案爆發,輿論似乎以看笑話居多。不過也有一些諤諤之言發出警訊,王炳忠可能只是聲東擊西之計,或是中共用來測試台灣政府底線的探針,無論如何,就算王炳忠案只是烏龍,我們也不能夠等閒視之,畢竟一切的源頭,都來自於中國來台留學生的電腦資料。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連結:福爾摩沙淆 三番

問:習朱會這件事是在朱宣佈自己不參選總統之後發生的,如果朱表示參選總統,是不是就不會來了?96年之後,對台策略發生改變以後,大概下一步會是怎樣?另外再談一下香港和台灣的精英應該採取怎樣的選舉策略?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連結:福爾摩沙淆

(「翻譯」後)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有所謂「集體自信心缺乏症」,就是台灣這個社會,永遠覺得自己很糟,永遠在自我否定,永遠都覺得國外好進步、好值得效法,「為什麼他們可以,我們不行」是永遠的慣用句。

懂得自省是好事,但近乎自虐則是病態。用久了,這種自信心缺乏症甚至成為藉口,比如提到廢死,就說「台灣社會沒有歐洲那麼進步」,但看到歐洲的殺人犯待遇比台灣領22K的可憐上班族還好,又說「歐洲太進步了台灣不能效法」。台灣「不如人」的心態,每每在討論有爭議的公共議題時,成為有些人最好的遁辭。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Oct 10 Tue 2017 12:47
  • 哈台

日本記者野島剛在「新活水」刊載日本年輕一代「哈台」的現象。台灣與日本,如今正面臨一個奇妙的發酵期。自2011年以後,日本無論是否基於感恩的心理,台灣確實以鮮明的形象呈現在日本人眼前。這促成日本大量報導台灣,不僅是旅遊、購物等層面,就連政治、經濟、社會面向上,日本對台灣的關注也增加了。比如蔡英文當選總統,日本罕見的接連翻譯多本蔡英文傳記;日本民主黨派將名稱改為「民進黨」,也引來日本媒體對台灣民進黨的討論。鴻海買下夏普,以及台灣的同志運動,都較過往更容易進入日本人的目光之中。

而台灣這裡「哈日」的傳統,也出現升級。過去台灣的日本風潮,是日本的流行文化、各式產品,雖然這股熱潮迄今仍方興未艾,但與此同時,台灣在自主意識逐漸高漲之後,反思日本統治時期的熱潮也開始蔓延,日本遺留在台灣的痕跡,包括都市建設、物質文化、生活習慣,乃至於台日兩地人員的往來所產生的「灣生」與台灣人移民等,使台灣的「哈日」產生歷史的縱深。如今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正在盡可能的挖掘他們祖輩過往的人生時光,去緬懷、重建那個長期消音的「日本時代」。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Oct 06 Fri 2017 02:17
  • 華腦

ZZS.jpg

要有什麼樣的腦子,才會無視博愛特區到處飛舞的真正國旗,卻對著路燈廣告旗大訴不滿?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臉書有個「台灣花磚古厝」頁面,推廣台灣老花磚。雖然台灣可見的歷史消失的速度令人頹喪,但慶幸現在已經有一群年輕人認識到台灣古老事物的美,就算會消逝,也要置之死地而後生。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