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片來源:沃草

之前不久,我才寫過多明尼加斷交的文章,「緊接著」布吉納法索就隨之斷交。雖說相關的討論很多,但我還是想寫點感想。

首先,台灣在中華民國的體制之下,一直都有「國際認同」的焦慮感,這個焦慮感在張愛玲台灣遊記中,曾有很生動的描寫。雖然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直到1972年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而代之,但在此之前,並不是就備受尊敬。相反的,1950年代到1970年代間,中華民國在國際的普遍看法是「獨裁者所控制的法西斯政權」,這從蔣介石在英語世界所用的蔑稱「Generalissimo」可以一窺,這個詞在表面上只是最高階軍官的專有名稱,但其實就是在暗諷蔣介石在國民黨政權裡的獨裁地位。事實上,姑不論當時毛澤東對中國人做了些什麼,但在戰後初期,他比蔣介石的評價要好上許多。沒有這樣的背景認識,就難以理解六十年代在西歐風起雲湧的毛澤東狂熱,以及安迪沃荷用毛澤東圖像做絹版彩色套印版畫的原因。

沃草的圖表讓我們回顧蔣介石時期的「雪崩式外交」,但除了看那個又直又陡的線條外,更值得注意的是當時「中華民國」即便自稱中國唯一的政權代表,得到國際承認的最高峰也不過七十國,當然裏面包含了美國、日本等重要國家,可是也同樣有英國、法國、德國之類的大國不承認中華民國的正統性。

所以,就算台灣現在跟中華民國切割不開,但以「中華民國」這個名義在國際上走跳,向來是很不利的事情。一來「中華民國」其實惡名在外,再者「中華民國」從來不佔優勢。很多華腦人說用「台灣」名字走不出去,實則真正走不出去的,是「中華民國」。

說句更刺耳的,戰前「台灣(Formosa)」這個名字,還比「中國」更有國際影響力。不要說台灣很早就有外資企業(洋行)駐點,將台灣的農產品外銷到世界各地。日本統治台灣期間,一直都把台灣當作南進據點,台灣銀行曾經遍布亞洲各地,是日本南向政策的背後金援,連上海都有分行。連印尼獨立,台灣人都有參一腳。台灣從戰後初期被美國人視為「受中國欺負的台灣人(Formosan)」,到後來變成跟國民黨政權等同的「中華民國」獨裁政權所在地,台灣在國際上所折損的聲譽,可不是只有一點點。

另一方面,布吉納法索這次斷交,說明一件事情:中華民國的邦交國,說穿了只是依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恩賜」,只要中共出手,沒有不斷交的。過去尚可用金援的方式拉一點邦交國過來,但這樣的模式不僅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叛逃。事實證明,李登輝時期用錢買來的邦交國,現在一個不剩。中共要挖中華民國的邦交,除了可以用錢打發外,還可以拿鞭子威脅,畢竟他是聯合國常務理事國,發言權很大,就算經濟無虞,在國際上杯葛一下,也不得不摸摸鼻子照做。

我想我們確實要藉此機會深思,台灣到底要用什麼身分在國際社會上活動。用中華民國的名義,在國際社會上遮遮掩掩,說來是很損國格的事情。明明不愛被稱為中國人,自己的護照上卻印上大大的「China」,你想對人說你不是China也很難,更不要說很多人還死抱著Repbulic of China不放,好像什麼鑽石珍珠。

身為Repbulic of China中毒者的過來人,我知道要離開這種迷思頗為困難。就是腦子絕頂聰明的人,也不可能免於洗腦的毒害(或者說愈是聰明的,這樣的毒害愈難根除)。在「莊敬自強,處變不驚」的情況下,我覺得現在是很迫切的時機點,去思索台灣未來的命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